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大数据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编辑的发展趋势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在当前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应积极地对现代的新技术和理念进行应用,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路径和平台。在当前信息化时代下,大数据技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应该更好的分析大数据融合的特点,对广播电视编辑的发展趋势进行更好的把握,展现技术优势,推动整体发展。

  • 智慧黄河建设框架与思考

    分类: 水利工程 >> 水利管理 提交时间: 2021-09-01

    摘要: 智慧黄河建设是推进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是推动流域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在深入分析黄河流域水利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建成具有水利全要素数字化映射、全息精准模拟、超前仿真推演和评估优化的数字孪生流域,推进实现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的总体目标。按照“大系统设计,分系统建设,模块化链接”的建设原则,提出了以数字孪生流域为基础、以物理黄河与孪生流域同步仿真运行为驱动、以智慧黄河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为目的的智慧黄河建设总体框架。在此基础上,统筹黄河治理保护需求和水利信息化建设需求,提出了智慧黄河建设的主要任务。智慧黄河将在今后流域治理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是补齐流域水利信息化短板,提升流域水利现代化管理能力的重要支撑。

  • 关于完善黄河流域防洪工程体系举措的思考

    分类: 水利工程 >> 防洪工程 提交时间: 2021-09-01

    摘要: 针对黄河流域现状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情况及防洪能力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综合阐述,并客观的分析了黄河流域现状防洪工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河库蓄泄关系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防洪提出的新要求和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新挑战三方面分析了新发展阶段黄河防洪面临的新形势。基于此,提出了完善“上拦”工程,巩固“下排”工程,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和实施河道及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等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完善举措,旨在为我国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 关于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思考

    分类: 水利工程 >> 水利管理 提交时间: 2021-09-01

    摘要: 加快构建黄河流域水网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黄河流域是极度缺水地区,资源型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与经济发展布局不匹配的矛盾长期存在,制约着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是“四横三纵”国家水网的核心工程,是构建黄河流域水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水网构建框架下,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纲、以区域配置工程为目,以节点控制工程为结,构建黄河流域水网,推动“南方之水”依势向黄河流域梯度配置,对于实现流域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构建流域社会经济空间均衡发展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 对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思考

    分类: 水利工程 >> 环境水利 提交时间: 2021-09-01

    摘要: 水是黄河的命脉,河湖生态环境健康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如何实现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全面复苏是当下的热点与难点。本文采用熵权模型,通过流域河湖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实现了对流域河湖生态环境演变特征评价,分析了黄河河湖生态环境复苏面临的问题,探讨了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目标与格局,从而提出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的思路。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系统正在由无序发展向有序发展转变;(2)黄河干流统一调度和水土保持等措施对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具有良好推动作用;(3)应协调上下游、左右岸、水域陆域,以生态保护治理、地下水超采治理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目标,持续促进黄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的全面复苏。

  • 水氮添加对内蒙古多伦县退耕还草地生物量、生产力及其分配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6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以内蒙古多伦县退耕还草地为研究对象, 调查了施肥[N10: 10 g(N)m2a1]和加水(180 mma1)对其植被生物量、生产力和分配方式的影响, 并与围封草地作比较。结果发现: 1)施肥使退耕还草地地上生物量增加近1 倍; 加水使退耕还草地地上生物量提高17%~37%, 但未达到统计显著性; 2)无论施肥还是加水都没有显著影响退耕还草地地下生物量, 加水使其地下净初级生产力(BNPP)提高35%~90%; 3)施肥降低了退耕还草地根冠比和地下、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比(BNPP/ANPP), 而降水增加对两个指标无显著影响; 4)施肥使退耕还草地禾草类植物比例增加, 生物量均匀度降低; 加水处理后, 退耕还草地的杂类草生物量提高128%, 而优势种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的地上生物量对加水处理不敏感; 5)水肥处理后,退耕还草地总生产力、根冠比和生物量远小于围封草地。表明水氮添加对退耕还草地生物量的影响主要在地上部分, 且与物种组成有关。

  • 基于被引科学知识主题突变的突破性创新识别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在与基础研究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 需要从专利信息中的被引科学知识主题内容出发识别突破性创新。【方法】抽取专利科学引文的关键词和学科分类表示被引科学知识; 在关键词共现网络和学科分类组合中识别被引科学知识的主题; 提出基于关键词和学科分类的主题突变程度计算方法, 遴选突变程度高的主题对应作为突破性创新发生的技术主题, 对突破性创新进行识别。【结果】在纳米电子学领域识别出已被证实为突破性创新的纳米电路相关主题, 即纳米导线、碳纳米管、可计算电路等纳米电路材料和制备主题, 并且是材料科学、化学、光学、生物学和应用物理等多学科交叉融会的结果, 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局限】被引科学知识抽取、预处理和匹配准确率需要提高, 方法通用性还需在其他领域进行验证。【结论】该方法是基于专利信息识别突破性创新的重要完善和补充, 可扩展应用到其他与基础研究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中识别突破性创新。

  • 基于Sentence2vec与半监督算法的中文问答提问模式抽取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4-17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关系抽取是信息抽取中一项重要任务,在处理问答对形式的文本时,除了文本中实体间的关系抽取之外,作为连接问句和答句之间关系的提问模式同样需要抽取。通过有监督的标注算法(条件随机场)与基于模板元组自举的半监督算法的结合在抽取实体间关系时有不错的表现。但传统半监督中发现句式模板的方式难以迁移到提问模式抽取中,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引入句向量计算文本相似度并选取句式模板,提出一种基于sentence2vec技术与半监督算法结合的模型。对于最终实验,采用随机抽样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半监督算法,本文的方法得到了更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 文献–作者二分网络中基于路径组合的合著关系预测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降低文献–作者二分网络在投影为合著网络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影响, 形成适应特定二分网络的合著关系预测指标和方法, 提高预测准确率和结果可解释性。【方法】首先构建文献–作者二分网络及其投影合著网络; 接着抽取二分网络中的二阶路径和三阶路径表示作者间的关联关系; 最后利用逻辑回归方法学习不同路径对于合著关系预测的贡献, 由此形成文献–作者二分网络中基于路径组合的合著关系预测指标。【结果】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实验证实, 文献–作者二分网络在投影为合著网络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信息丢失, 并以合著关系预测准确率变化进行定量计算; 逻辑回归方法适合学习不同路径对于合著关系预测的贡献, 由此形成的路径组合指标准确率远远高出其他指标, 并且预测结果更易解释。【局限】其他的多阶路径尚未引入到该模型中, 方法通用性还需在其他领域进行验证。【结论】合著关系预测应直接在文献–作者二分网络上进行, 以降低投影过程中的信息丢失影响; 文献–作者二分网络上的路径组合指标是合著关系预测的最优指标; 该方法可扩展应用到其他类型的二分网络中, 如专利–发明人二分网络。

  • 长期连栽杨树林根际土壤自毒作用的生物测定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选取10-40a不同代际的长期集约连栽杨树土壤为对象,从自毒作用的角度探讨人工林连栽障碍的原因与机理。实施了不同连栽代际的杨树人工林土壤对莴苣种子发芽和扦插杨树枝条生长的抑制活性的系统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连栽杨树林的根际土壤比非根际土壤能够显著抑制莴苣种子萌发率。对Ⅰ、Ⅱ、Ⅲ代林根际土壤的浓度梯度试验都表明浸提液的质量浓度越大,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性越强,其中Ⅲ代林处理液的浓度效应最明显。将Ⅰ、Ⅱ、Ⅲ代杨树林根际土壤配置成加营养液组与无营养液组两组对照水培溶液测定扦插杨树枝条的胚芽生长长度和根伸长长度。结果表明,III代林根际土壤处理液的胚芽生长长度和根伸长长度显著小于Ⅱ代林根际土壤处理液,Ⅱ代林处理又显著小于Ⅰ代林处理,Ⅰ代林处理液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这种随林代增大、根际土壤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活性增大的趋势在加营养液组更为显著。本文确定了连栽土壤抑制活性的根际效应与浓度效应,为连栽杨树人工林的自毒作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并推断连栽杨树人工林通过根系分泌物的方式在根际部分逐代积累自毒物质,由于自毒物质的浓度效应,Ⅰ代林阶段自毒效应不显著甚至促进林木生长;随着集约时间增长,到Ⅲ代林阶段自毒效应显著抑制杨树生长和更新。在集约抚育中,对土壤实施人工添加营养液的方式无法缓解其抑制性自毒作用,有可能加剧连栽障碍的产生。

  • 多泥沙河流水库“蓄清调浑”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

    分类: 水利工程 >> 河流泥沙工程学 提交时间: 2021-01-29

    摘要: 系统总结了上世纪50~60年代以来我国多泥沙河流水库运用方式发展历程,阐释了不同时期水库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的发展变化,详细解剖了“蓄清调浑”运用方式及其设计技术。设计上,要求科学合理设计调沙库容和排沙水位相应泄流规模,考虑调沙过程中的不同淤积状态,按照“深槽调沙、中槽兴利、高槽调洪”的库容分布设计规则进行水库库容配置设计;超高含沙量河流要在正常泄流排沙孔以下增设非常排沙底孔,形成“正常+非常”双泥沙侵蚀基准面;特高含沙量河流水库有效库容保持和供水调节之间难以协调,要采用水沙分置开发方式。运用上,要结合水库开发任务和入库水沙条件等灵活确定,高含沙量河流水库可采用“小水拦沙,大水排沙,适时造峰,淤滩塑槽”的运用方式,超高含沙量河流水库可结合孔洞布置采用非常规排沙调度方式,特高含沙量河流水库可结合水沙分置开发采用“干流大库调沙、支流小库调节供水”的运用方式。“蓄清调浑”运用方式,能在长期保持水库有效库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兼顾水库调水调沙需要,有效避免了泥沙淤积占用水库有效库容,减少了水库强迫排沙对下游水沙关系的不利影响,研究成果将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多沙河流水库工程设计与运行提供指导和参考。

  • Cu系纳米金属多层膜微柱体的形变与损伤及其尺寸效应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5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纳米金属多层膜材料已成为目前高性能微元器件以及互连结构的核心材料体系,其服役过程中的变形损伤与断裂是导致系统失效的关键因素。以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金属多层膜微柱体塑性变形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金属多层膜微柱体微观结构-尺寸约束-使役性能三者之间的关联性,揭示了金属多层膜微柱体变形模式与界面损伤的内在规律,归纳了晶体/晶体与晶体/非晶两类层状结构材料加工硬化/软化行为的微观机理,并对纳米金属多层膜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基于XGBoost的单脉冲信号识别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6-1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脉冲星搜寻是射电天文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大型射电望远镜的不断建设和发展,采集的数据呈指数级增长,如何及时从快速获取的海量数据中准确识别出脉冲星信号成为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本文以LOFAR联合阵列巡天项目的观测数据为例,设计了针对单脉冲信号识别的10个特征变量,进一步研究了XGBoost结合包裹式特征选择法在单脉冲信号识别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了GBDT、AdaBoost、随机森林和BP神经网络等模型对单脉冲信号识别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XGBoost结合包裹式特征选择法在单脉冲信号识别方面更具综合优势,其误分类率最低,同时分类结果的精确率、召回率与F1-score值都最高,平均高出其它模型1到2个百分点。从特征选择上来说,有九个特征被选为最优特征。本研究设计的特征变量和识别方法可为我国开展以FAST探测信号为主的脉冲星搜寻提供方法和技术参考。

  • 黄河流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理论研究

    分类: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2-19

    摘要: 黄河流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其中要素众多,关系复杂,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人民治黄以来,流域治理保护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了“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揭示了流域治理保护工作的复杂性、协同性和整体性。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打破传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流域治理模式,从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的角度开展更深入的研究,特别是亟需研究流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理论。本研究基于系统科学、信息论等基础理论,提出流域发展质量综合评估理论,构建了流域发展指数(Basin Development Index,BDI)及宏观-中观-微观三层的评价体系,探索流域巨系统演变规律,为流域治理与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 基于熵权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特征研究

    分类: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1-25

    摘要: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十分复杂,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和演变研究,为流域系统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是当前普遍关切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基于系统论和信息熵理论,对黄河流域1980年~2019年重要生态环境指标数据进行熵权分析,发现各项指标的熵权存在随时间序列的动态变化,单一年度的指标权重结构随时间变化不断调整,各项指标在系统中的重要性非恒定。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近40年黄河流域的环境发展指数(Environment Development Index,EDI),EDI范围为56.64~76.60。1980年~2019年黄河流域EDI总体呈现“稳定-增长”的变化趋势,2003年显著增长,之后EDI持续上升。说明经过多年的保护与治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负反馈效应正在显现,系统逐步由混乱无序向稳定有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整体向好。

  • 幸福河框架下黄河流域社会发展系统支撑能力初探

    分类: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1-26

    摘要: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黄河流域社会发展是影响黄河治理与保护的主要因素之一,辨析黄河流域社会发展规律并给出应对策略成为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本文从人口特征、居民生活质量、经济增长水平、地区产业结构等4个角度,选取12个社会经济特征指标,通过熵权法计算得到社会发展指数(Social development index,SDI),定量分析黄河流域近40年的社会发展演变特征。研究表明黄河流域近40年的社会发展指数整体呈现“下降-平稳-上升”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2012年以后,随着经济转型的日渐成熟,黄河流域社会发展整体向好。

  • 半夏光系统对光照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半夏(Pinellia ternate)光系统对光照强度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机理,该文连续3天模拟了同一光照强度(0~1 600 μmol·m-2·s-1)日变化下低温(10~18 ℃)、中温(20~28 ℃)和高温(28~38 ℃)的环境条件,同时测定了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的叶绿素荧光参数,通过PSII 和PSI 光合活性和电子传递能力的变化研究半夏光合系统对光照强度和温度日变化的适应。结果表明:(1)PSII 最小荧光(Fo')和PSII 反应中心激发能捕获效率(Fv'/Fm')随光照的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光照强度的增加是导致光系统的活性降低的主要原因,低温会进一步导致光系统活性的降低;(2)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增加使PSI 受体端热耗散效率[Y(ND)]上升、PSI 供体端热耗散效率[Y(NA)]则降低,光照强度的增加不会导致供体侧较大的激发压,但会使受体侧开始积累较大的激发压,而较低的温度会导致受体侧活性降低使供体侧积累较高的激发压;(3)高光(光强>900 μmol·m-2·s-1)对半夏的光抑制和光损伤导致了PSII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I)]和PSI 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的降低,低温进一步加剧了Y(II)和Y(I)的降低;(4)高光下PS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I)的增加启动了环式电子传递(CEF),较高的CEF 稳定了高温下PSII 的电子传递速率ETR(II)的同时保护PSII 免受光的损伤;(5)在3 d 的处理中虽然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上升,但相对于高温,低温下半夏较低的NPQ 使PSII 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一直处于最高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光抑制。这些结果说明,低温降低了半夏对高光环境的适应能力,而高温通过增强NPQ、加速CEF 的产生,减少光抑制的产生,从而加速光反应的电子传递和维持光反应系统的稳定性。因此,低温胁迫会加剧半夏光系统的损伤,温度的适当提高可以增强半夏光反应系统对高光的适应性。

  • 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生态宜居的重要途径。选取中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了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呈阶段性波动增长态势,全国城市绿化水平增幅为6. 73 %,其中西部地区绿化水平增加最为显著,改变了2000-2014年保持的“东一中一西”逐渐递减的绿化格局,形成了由沿海向内陆跃升的绿化格局。( 2 ) 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总体差异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均呈降低趋势。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引起,且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在逐渐缩小。(3)东部形成一定规模的稳定性热点区,西部形成局部性热点区与一定规模的稳定性冷点,从而使得我国由“东一中一西”逐渐递减的绿化格局转变为由沿海向内陆跃升的绿化格局更为显著。(4)自然因素是城市绿化水平的基础性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为阶段性关键因子,是促使各时段城市绿化格局演变的动力因子。

  • 稀土Nd含量对AM60镁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2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利用失重法和动电位极化法研究了AM60+0~1.2wt%Nd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用SEM、EDS、XRD的表征结果分析Nd对AM60镁合金腐蚀速率、腐蚀形貌、腐蚀电位及腐蚀电流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M60合金中加入稀土Nd可使晶粒细化,具有强化晶界和相界的作用,其改善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主要是提高基体电极电位,阻隔活化Mg与H+的接触面积;同时抑制了M g17A l 12 相对ɑ相腐蚀的促进作用,又加强了新相Al11Nd3、Mg17Al12相对镁合金腐蚀的阻碍作用,从而提高镁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 面向单脉冲信号分类的集成特征选择与评价

    分类: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3-10-07 合作期刊: 《天文学报》

    摘要: 受大量射频干扰信号影响, 快速从海量观测数据中准确识别出单脉冲信号已成为天文数据处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而设计和提取有效数据特征, 是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单脉冲信号高效识别的决定因素. 针对如何选择最优特征, 进而提升单脉冲信号的分类精度这一关键问题, 设计了面向单脉冲信号分类的集成特征选择方法. 方法首先混合单脉冲信号的参数特征、统计特征和抽象特征, 然后分别利用5种单一特征选择方法选出各自的最优特征集, 最后利用贪心策略对5种单一方法获取的最优特征集进行集成筛选, 获取最优集成特征集. 实验表明, 最优特征集合既包含统计特征也包含抽象特征. 在相同特征数量下, 利用集成特征选择比单一特征选择能获得更高的模型精度, 可使F1值最高提升1.8\%. 在海量数据背景下, 集成特征选择对减少特征数量、提升分类性能和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