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分类表构建思路与初步框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通过尝试构建自建主题分类表,为开展图书馆学主题分类表研究提供一个评判的标靶,助力我国图书馆学主题分布研究视角的拓宽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方法/过程]对1978-2015年我国图书馆学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选题进行全面收集和分析,基于构建三要件形成主题分类表。[结果/结论]构建出含有9个一级主题、70个二级主题、26个三级主题的我国图书馆学主题分类表。未来将以该研究为基础,分析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主题的历史变迁,并依据主题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该表。

  • 四种栎属青冈亚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8-0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青冈亚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地位长期存在着争议,部分种的种间关系不明确。为揭示宁 冈青冈(Quercus ningangensis)、曼青冈(Q. oxyodon)、毛曼青冈(Q. gambleana)、竹 叶青冈(Q. neglecta)的叶绿体基因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选择以上4 种青冈的成 熟叶片进行二代测序,对其叶绿体基因组结构和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类群进行系统发 育研究。结果表明:(1)宁冈青冈、曼青冈、毛曼青冈、竹叶青冈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长 度分别为:160 906 bp、160 883 bp、160 832 bp、160 784 bp,它们均编码133 个基因,包括 88 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7 个tRNA 基因、8 个rRNA 基因。(2)四种青冈更偏好以A/T 结 尾的密码子,质体基因组变异区域主要存在于非编码区域。(3)通过IR 边界分析得出,四 种青冈亚属植物存在ycf1 假基因,且在IRb/SSC 区域发生扩张。(4)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在壳斗科中,水青冈属(Fagus)和三棱栎属(Trigonobalanus)较早分化出来,栎亚属(subg. Quercus)未形成一个单系群,叶绿体基因组建树结果和核标记、质体标记一致,栎亚属中 Ilex 组和Cerris 组间出现穿插现象。(5)《中国植物志》及部分地方植物志将毛曼青冈作 为一个单独的种处理,而周浙昆、邓敏等人根据叶的特征将毛曼青冈作为曼青冈的一个亚种 处理,毛曼青冈的系统发育地位存在着争议,本实验根据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并结合前人的形 态分析结果,支持毛曼青冈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存在的观点。该研究为探讨青冈亚属系统发育 地位、青冈亚属组的划分、存疑种种间关系的解决提供了基础资料。

  • 核桃园行内地面覆盖的土壤微域生态效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7-1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了探明核桃园行内地面覆盖的土壤微域生态环境效应、确立核桃园科学省力的土壤管理措施,以盛果期早实薄皮核桃‘绿岭’为试材,通过连续4 a的行内地面覆盖,研究了园地土壤的水分、通气、矿质营养及三大微生物区系等微域生态环境的状况,结果表明:通过连续四年覆盖,0-20 cm土层,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 2014年核桃生长期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9.27%、10.27%、12.15%和13.96%,最大变幅分别为1.86%、1.95%、2.17%和2.63%;20-40 cm土层,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的土壤平均质量含水量分别为13.23%、12.46%、11.77%和11.43%。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及CK的0-60 cm土层的平均土壤容重为1.34、1.38、1.43 g/cm3和1.48 g/cm3,3类微生物总量分别为430.94×104、208.87×104、183.42×104个/g和160.46×104个/g。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覆盖牛粪、碎木屑、苜蓿处理及CK的土壤肥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0.61、0.26、0.09和-0.96,各因子对土壤肥力水平的综合效应排序为:土壤有机质含量 > 全氮含量 > 全钾含量 > 全磷含量 > 土壤质量含水量 > 孔隙度 > 细菌数量 > 真菌数量 > 放线菌数量 > 土壤容重。

  • 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表凋落物分解对施肥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3-2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为探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动态对施肥的响应,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同化枝、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同化枝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枝凋落物在施肥处理下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20d的分解,3种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在对照(不施肥)、施用氮肥、施用磷钾复合肥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梭梭同化枝和多枝柽柳枝在对照处理下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56.95%、31.32%和50.24%。施肥处理下3种凋落物均呈现出梭梭同化枝分解速率最快,多枝柽柳枝次之,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分解最慢。施用磷钾复合肥极显著提高了3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P < 0.01);施用氮肥则促进多枝柽柳枝的分解,抑制乔木状沙拐枣和梭梭同化枝的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对照组3种植物凋落物的C、N、P和K元素均呈现净释放状态;施肥后凋落物的N、P和K元素呈现出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初始P含量和C/N、C/P比值是分解初期的主导因素,初始K、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和C/N、木质素/N比值是分解后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施肥显著影响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分解,增加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延后养分释放的时间,改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的土壤肥力。凋落物初始C/N比值是预测塔里木沙漠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且不同分解时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初始化学组成有所差异。

  • 生态工程背景下西南喀斯特植被变化主导因素及其空间非平稳性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6-29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面积已实现净减少,植被状况具有明显改善。为了更清晰的了解该区植被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采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地理加权回归(GWR)等研究方法,分析生态工程实施以来滇桂黔喀斯特植被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结果表明:与1982-2000年相比,2001-2011年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GSN)在整个研究区域都有增加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性(Ig为0.90),但增加程度在空间上具有差异性(变异系数为43%);影响滇桂黔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气候因子、土壤质地、人类活动、水分有效性、土壤养分和社会经济条件,且对植被变化的影响程度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工程地貌类型区内,影响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不同,且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需综合考虑植被变化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来调整或改进后续生态工程措施。

  • 抗树鼩CD3ε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2-1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目的 制备鼠抗树鼩CD3ε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方法 以GST-CD3ε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融合免疫后的BALB/c小鼠脾细胞和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筛选出多株能分泌抗树鼩CD3ε的杂交瘤细胞株,经过3次亚克隆筛选后,制备小鼠腹水单克隆抗体,并纯化得到鼠抗树鼩CD3ε单克隆抗体,通过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测定、单克隆抗体亲和力测定、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分析、 Western blot和FACS分析其生物学特性。结果 筛选到5株能稳定分泌抗树鼩CD3ε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命名为78I、87I、92D1、75II和35C8,腹水单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106、1:106、1:104、1:106、1:103,亲和力解离常数(Kd)分别为1.8×10-5、2.9×10-5、4.9×10-5、7.3×10-5、3.6×10-5。5株单克隆抗体抗原表位分析显示78I、87I和75II识别同一抗原表位,而92D1和35C8识别另一抗原表位。经Western blot检测,HRP标记后的92D1能识别GST-CD3ε蛋白和树鼩PBMC,并对大鼠、小鼠和猴的PBMC有抗体交叉反应。经FACS检测,PE-Cy5.5标记后的92D1能特异性识别树鼩PBMC。结论 成功制备出鼠抗树鼩CD3ε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应用于树鼩免疫检测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