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ISPR / Cas9运输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CRISPR / Cas9系统是细菌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抵御病毒或噬菌体DNA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尽管近年来的一些基因编辑技术,例如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等,已经给基因编辑带来了许多便利。但CRISPR / Cas9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给基因编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CRISPR / Cas9系统在生物研究、基因相关疾病的治疗、疾病的基因水平研究等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近年来CRISPR / Cas9运输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相关疾病方面取得的应用成果,分析慢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运载基因编辑元件的利弊,并探讨CRISPR / Cas9系统在基因编辑效率方面的影响因素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 CRISPR / Cas9运输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相关疾病方面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1-21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CRISPR / Cas9系统是细菌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抵御病毒或噬菌体DNA的一种适应性免疫系统。尽管近年来的一些基因编辑技术,例如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物核酸酶等,已经给基因编辑带来了许多便利。但CRISPR / Cas9系统以其独特的优势,给基因编辑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CRISPR / Cas9系统在生物研究、基因相关疾病的治疗、疾病的基因水平研究等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近年来CRISPR / Cas9运输系统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基因相关疾病方面取得的应用成果,分析慢病毒和腺相关病毒运载基因编辑元件的利弊,并探讨CRISPR / Cas9系统在基因编辑效率方面的影响因素及仍然存在的问题。

  • 阅读研究中常用眼动控制模型的对比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实验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12

    摘要: 建之于序列加工理论、平行加工理论和交互激活理论,一些经典的眼动控制模型对阅读过程中常见的眼动行为、实验效应及其背后可能的信息加工认知机制进行了模拟和探究。阅读研究中的五种经典眼动控制模型E-Z Reader 10th、SWIFT、Glenmore、OB1 Reader和CRM,在模型结构、模型基本逻辑、解释常见眼动行为、解释常见实验效应上存在相似性亦有独特性。基于对上述模型的对比分析,未来模型需要考察词汇后整合的问题、语序的问题、语言外因素的问题,可尝试对偏好注视位置的最新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一定程度的解释,建立模型对比的统一标准,探索各个模型的跨语言解释力。

  • 瑶药红牛膝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7-1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瑶药红牛膝为苋科植物柳叶牛膝(Achyranthes longifolia)的根及根茎,为瑶族地区习用药材, 目前仅有个别省份收载有其质量控制方法。该研究对广西区内采集的14 批红牛膝药材进行性状鉴 别、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建立红牛膝中β-蜕皮甾酮的HPLC 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飞诺美 Gemini-NX C18 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溶液(15∶85)进行等度洗脱,柱温 25 ℃,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3 nm。结果表明:(1)红牛膝药材性状、显微鉴别特征明 显,显微鉴别可见栓内层、维管束、异常维管束、导管、射线细胞、草酸钙砂晶或方晶等;(2) 薄层色谱分离好,β-蜕皮甾酮和人参皂苷RO 对应的斑点清晰;(3)含量测定中,β-蜕皮甾酮在 5.606~224.224 μg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68%,RSD 为 1.37%(n=6);(4)14 批样品中β-蜕皮甾酮含量为0.005%~0.158%,平均含量为0.098%。该研究建 立了完整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为合理评价红牛膝质量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 依据。

  • 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近年来, 稻虾[水稻-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共作模式由于其较高的综合效益而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大力发展。其中以湖北省稻虾共作发展最为迅速, 面积大, 技术也较为成熟, 并形成了“潜江模式”。本文介绍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特点及其发展情况, 以湖北省稻虾共作模式为研究对象, 采用产业调查, 结合试验示范和定位试验, 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生产和生态效应, 重点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主要体现在(1)稳粮增效, 但同时存在重虾轻稻的现象: 稻虾共作模式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可增产4.63%~14.01%, 改善稻米品质, 但部分稻虾共作模式中忽略水稻的管理, 导致水稻产量偏低; (2)提高土壤肥力, 但同时加剧了土壤次生潜育化: 稻虾共作模式土壤中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要高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 但稻虾共作模式土壤颜色偏暗, 土壤结构更为紧密, 潜育化明显; (3)涵养水源, 但同时可能增加水资源消耗: 稻虾共作模式中地下水位高的稻田水分利用率提高, 储水功能增强, 但地下水位低的稻田可能增加50%~80%的耗水量; (4)减肥减药、提高水体养分含量, 但同时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稻虾共作模式肥料和农药成本分别降低了79.5%和50.0%, 稻虾共作模式田面水的全氮、全磷含量及硝态氮、氨态氮含量均高于水稻单作; (5)虫害减轻, 但某些病害加重, 同时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 稻虾共作模式螟虫发生减轻, 但基腐病加重, 生物多样性随共作年限先降低后又增高。根据以上现状与问题, 本研究提出了稻虾共作的模式优化及建议, 如因地制宜, 避免盲目发展; 研究标准, 规范化发展; 优化模式, 科学水肥调控; 因势利导, 防治病虫草害, 为稻虾共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 灌溉方式对优质晚稻褐飞虱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优质晚稻米以其良好的口感而备受消费者欢迎, 灌溉方式作为优质晚稻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 研究其对褐飞虱及其主要天敌种群动态的影响, 找出一种能够有效降低褐飞虱发生的灌溉方式, 从而减少化学农 药用量, 提高优质晚稻稻米品质, 对实现提质增效意义重大。本研究设置长期灌溉、间歇灌溉、湿润灌溉及非充分灌溉4 种灌溉方式, 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在两种害虫防治方式(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及防虫网全隔离和半隔离方式下对优质晚稻褐飞虱及其主要天敌(拟环纹豹蛛和黑肩绿盲蝽)种群动态的影响, 以期为优质晚稻绿色栽培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 生物防治下, 黑肩绿盲蝽的始见期迟于褐飞虱, 与褐飞虱间主要表现为跟随效应, 只利用黑肩绿盲蝽不能有效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在晚稻褐飞虱快速增长的主要时期(孕穗—乳熟期), 长期灌溉的褐飞虱种群数量显著低于非充分灌溉, 非充分灌溉的拟环纹豹蛛种群数显著低于其他灌溉方式; 黑肩绿盲蝽、拟环纹豹蛛的种群变化与褐飞虱种群变化相关性显著(P<0.05), 当田间褐飞虱种群数量低于1 891.1只百丛1, 蛛虱比(拟环纹豹蛛︰ 褐飞虱)大于1︰ 9.67 时, 拟环纹豹蛛能够完全控制褐飞虱的发生。化学防治下, 化学农药对各灌溉方式下的黑肩绿盲蝽均具有严重的致死效应, 而长期灌溉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农药对拟环纹豹蛛的毒害。综上所述, 长期灌溉有利于保护稻田主要天敌, 对褐飞虱的防控效果最好, 生产中结合节水理念, 可在晚稻全生育期内探索采用分段长期灌溉, 从而达到既节约水资源又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