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三大地区中老年人失能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1-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人口老龄化及重大慢性病问题的加剧,势必会引起失能人口数量的增加,导致社会养老压力增大,政府和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同时,卫生资源配置分配不均衡,将对失能人口的医疗和护理带来更严峻的挑战。目的 探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率、失能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差异。方法 于2022-10-052023-01-13对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进行分析,以19 170名45周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日常活动量表(ADL)和工具性日常活动限制量表(IADL)对失能进行判断,将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和失能程度作为因变量,并根据CHARLS数据调查问卷内容从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评价和生活方式3个方面选取自变量,对东、中、西部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二分类和多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失能率及失能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143.014,P<0.001;2=136.356,P<0.001)。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人均以轻度失能为主;东、中、西部地区的轻度和重度失能中老年人的年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大地区失能及失能程度的影响因素存在共性和特性。年龄、文化程度、自评健康状况是东、中、西部地区中老年发生失能共同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躯体残疾是东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女性中老年人失能的发生的风险比男性高86.0%(OR=1.860,95%CI=1.036~3.338)。婚姻状态、患慢性病是中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居住地、大脑受损/智力缺陷是西部中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应针对中老年人失能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策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基层-社区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区域化的医疗服务和康复指导,以降低中老年人失能水平,严防失能程度的加深,缓解区域间失能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