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尹文强
  •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量化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5-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不足7年,仍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问题,保障机制不健全是阻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的关键问题,亟须科学且合理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来保障工作的有效开展。目的 对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探究现有政策的侧重点及不足,为后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发展和优化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 于2023-01-10,检索中国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官方网站,获取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关的政策文件15份,检索时限为2015-01-01至2022-12-31。构建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件进行分类、编码及分析。结果 政策工具维度中供给型、需求型、环境型工具分别占30.5%(69/226)、19.0%(43/226)、50.5%(114/226),利益相关者维度中家庭医生、签约者、未签约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院(二级及以上)、政府分别占29.2%(123/422)、14.7%(62/422)、9.2%(39/422)、21.3%(90/422)、13.3%(56/422)、12.3%(52/422),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平均力度值为2.2分。政策工具-利益相关者交叉维度中,利益相关者在供给型、环境型工具中的分布情况欠佳,子工具存在缺位现象;政策工具-政策力度交叉维度中,环境型工具随着政策力度的加大受到更多使用;利益相关者-政策力度交叉维度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政策力度匹配分数具有较大差异,家庭医生主体分数最高(311分),未签约者主体分数最低(90分)。结论 政策工具角度,应合理配置政策工具,不断调整使用比重,优化内部结构,并提升利益相关者间政策工具分布的合理性;利益相关者角度,应统筹兼顾所有利益相关者,明确各自定位,着重关注未签约者需求;政策力度角度,应强化政策监督管理能力,持续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的执行力度。

  •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某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连续性现状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基层医疗机构的连续性服务能够有效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降低医疗费用,但当前对其研究仍有待加强 目的 评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背景下某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连续性现状,探讨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 利用汉化版的基本医疗质量评估量表(Primary Care Assessment Tools, PCAT)的连续性维度,于2021年1月对某市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所乡镇卫生院的1193名签约居民进行入户调查,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连续性。运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098份,有效回收率为92%。该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连续性得分为3.38分。签约机构、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是否确诊慢性病是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连续性得分的影响因素。结论 该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连续性总体较好,但仍有提升空间,建议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医患沟通、引导居民形成基层首诊观念、开发利用移动端预约和咨询平台、合理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模,以期为居民提供长期、连续、稳定的基本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