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GPS 定位的步行导航用户分心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分析定位准确度不一样的情况下用户分心的情况, 并提出有效减少用户分心的建议与策略。【方法】采用基于真实场景的模拟实验方式, 通过设置对照组, 使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和差异性检验来分析和比较在是否开启GPS 定位的两种情况下, 用户分心次数和时长的情况。【结果】研究结果表明, 开启GPS 定位的情况下, 用户对地图路线依赖度会明显增加, 导致用户更加关注GPS 定位点的指向, 增加用户中途停留行为, 但是会减少操作地图的行为。【局限】实验设计中无法排除实验者个体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并且可参考的理论依据较少。【结论】步行导航中出现分心会增加步行时长, 降低满意度, 增加错误率。为了减少用户分心, 不仅用户需要减少对手机地图规划的路线的依赖度, 地图导航系统应该提供具体化、全面化导航信息。

  • 移动地图交互中的步行路线规划情境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情境因素对用户步行路线规划的影响, 构建用户路线规划的情境模型。【方法】邀请30名用户完成室外步行导航实验, 对用户路线规划的情境和行为进行Spearman 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初始规划阶段, 目的地选择次数越多, 用户搜索时长越长; 对估计时间在意程度越高, 对路线的浏览时长越长。重新规划阶段, 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用户其主观时间压力不同; 任务困难度越高时其操作次数反而会减少。【局限】数据处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实验中其他因素给用户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在影响, 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结论】步行路线规划情境模型更关注行为因素, 揭示初始路线规划和重新规划路线的各个情境因素的关系, 为移动地图开发者提供参考价值。

  • 基于出声思考法的步行导航关注点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研究用户步行导航中的关注点及变化, 检验出声思考法是否适用于研究室外真实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 并从用户关注点角度出发为移动地图APP 提供改进建议。【方法】设计三个室外真实环境下的步行导航实验, 要求用户一边操作一边出声思考。【结果】步行导航中用户对搜索系统的关注多于对外部信息的关注; 在步行导航过程中用户对搜索系统结果显示的关注高, 在步行前、中、后期对外部信息的主要关注呈现出“环境状况–位置–目的地情况”的变化。【局限】手工将数据按照三个时间段划分, 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结论】出声思考法适用于室外真实环境下的用户交互研究; 从用户关注的外部信息和搜索系统本身出发来优化地图功能, 可以给予用户更好的用户体验。

  • 移动阅读工具对大学生学术文献阅读效率的影响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学生使用不同尺寸的手机屏幕和阅读类APP 对学术文献阅读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法分析用户阅读学术文献的时间、理解率与记忆率。【结果】手机屏幕尺寸对阅读时间有影响, 对阅读理解率与阅读记忆率无显著影响; APP 的用户体验对阅读理解率有影响, 对阅读时间与阅读记忆率无显著影响。【局限】实验用户类型和数量有限, 阅读理解率与记忆率的测评方式不够客观。【结论】屏幕大小和阅读类APP 影响着阅读效率的不同方面, 优化移动阅读工具及APP 的用户体验, 可提高用户的阅读效率。

  • 移动阅读工具对大学生学术文献阅读效率的影响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研究大学生使用不同尺寸的手机屏幕和阅读类APP 对学术文献阅读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实验法分析用户阅读学术文献的时间、理解率与记忆率。【结果】手机屏幕尺寸对阅读时间有影响, 对阅读理解率与阅读记忆率无显著影响; APP 的用户体验对阅读理解率有影响, 对阅读时间与阅读记忆率无显著影响。【局限】实验用户类型和数量有限, 阅读理解率与记忆率的测评方式不够客观。【结论】屏幕大小和阅读类APP 影响着阅读效率的不同方面, 优化移动阅读工具及APP 的用户体验, 可提高用户的阅读效率。

  • 用户移动搜索与桌面搜索行为对比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发掘桌面搜索的优势, 为移动搜索的完善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用户搜索实验, 对比分析用户移动搜索与桌面搜索行为的差异。【结果】用户移动搜索与桌面搜索行为在搜索平台、搜索信息种类、搜索场合、搜索过程、用户体验、搜索准确率、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局限】实验人群和数量有限, 实验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误差。【结论】移动搜索和桌面搜索各具优缺点, 可取长补短, 桌面搜索优势更大, 可为移动搜索的完善提供借鉴。

  • 用户步行导航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优化用户体验, 提高用户对导航系统的持续使用性。【方法】采用用户实验和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 使用程度副词系数量、中文情感词汇本体、极性短语的强度计算公式等对情感短语进行量化, 分析影响情感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结果】用户在步行导航过程中的情感变化主要受到系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系统更新的不及时、定位不准、环境恶劣均会对用户的情感造成影响。【局限】情感是一个复杂而且涵盖广泛的概念, 仅通过文本分析可能存在不足。【结论】通过改进系统本身和增添人性化的设置提高用户对导航系统的持续使用性, 为系统未来的升级提供有效参考。

  • 时间限制对步行导航信息行为的影响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研究有无时间限制如何影响用户的步行导航行为和交互体验。【方法】采用用户实验法, 招募20名大学生并随机分成两组(时间限制组和非时间限制组)参与户外导航实验, 并完成两个不同类型的导航任务: 室外导航和室内导航任务。【结果】实验结果发现, 时间限制会产生时间压力, 但是对产生的时间压力的强度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 当用户既不知道自己要去某地且不知某地的具体位置时, 时间限制对用户的任务完成时长、文本页面的停留时长和滑动次数有显著性影响; 当用户寻找一个不知道具体位置的地点时, 时间限制对用户的导航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 室内导航中, 时间限制对用户的缩放次数和上滑次数有显著性影响。【局限】实验用户规模较小。【结论】时间限制影响用户的导航行为, 当时间限制时, 用户会通过减少屏幕操作次数从而加快到达目的地。

  • 黄土高原小流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垂直 变化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5-21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是评价黄土区植被恢复效应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典型半干旱黄土小流域􀀁3 种恢复方式下(天然荒草、自然恢复、人工恢复)的􀀁5 种植物群落(长芒草群落、赖草群落、苜蓿群落、柠条群落、山杏群落)不同深度的土壤(0~20 cm、20~40 cm、40~60 cm)为研究对象,利用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法分析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垂直变化特征,并探讨各指标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群落类型和土壤土层深度对土壤SOC、TN、TP 均有显著影响,土层深度还显著影响土壤􀀁TK 的分布,但两者交互作用只对TN 含量有显著影响。0~20 cm 土层中,土壤􀀁SOC、TN 含量表现为柠条灌丛显著高于长芒草、赖草、苜蓿和山杏群落(P<0.05)。(2)在土壤垂直剖面上,除􀀁C:N 随土层加深而增加外,其他土壤化学计量比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在􀀁0~20 cm 和􀀁20~40 cm 的土层中,土壤􀀁C:N 表现为赖草群落显著高于长芒草、苜蓿、柠条和山杏群落(P<0.05),而土壤􀀁C:P、􀀁N:P、N:K 均表现为人工恢复柠条群落最高;在􀀁40~60 cm 的土层中,山杏土壤􀀁C:K 显著低于长芒草、赖草、苜蓿和柠条群落(P<0.05)。(3)不同群落土壤􀀁SOC、TN、TP、TK 含量彼此间呈正相关关系,其中,SOC 含量与􀀁TN 含量、TN 含量与􀀁TP 含量、SOC 含量与􀀁TP含量、TN 含量与􀀁TK 含量在􀀁5 种植物群落中均达到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C:P 与􀀁C:K、􀀁C:K 与􀀁N:K、N:P 与􀀁N:K 间均具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C:N 与􀀁N:P、C:N 与􀀁N:K、P:K与􀀁C:P、P:K 与􀀁N:P 间均呈负相关关系。综合来看,不同植物群落土壤􀀁SOC、TN、TP、TK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人工恢复柠条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综合更强,更有利于改善当地土壤质量。

  • 人机交互研究中的眼动追踪:主题、作用、动向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眼动追踪在人机交互研究中应用广泛。对人机交互研究中的眼动追踪进行分析,可以深入理解人机交互中应用眼动追踪的研究现状、眼动追踪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今后研究的动向。[方法/过程] 以Web of Science和ACM等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使用Python和VOSviewer对相关研究主题进行聚类,并就相关文章内容进行总结,从量和质的角度分析人机交互研究中有关眼动追踪的内容。[结果/结论] 交互输入、输出和应用方向是相关研究主要关注的主题,而眼动追踪在不同的研究主题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基于量和质的分析而总结的研究动向,可以为后续眼动追踪和人机交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 具指数衰减函数边界的一维热传导问题的解及其应用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2-12-21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边界条件为指数衰减函数的一维热传导问题,Laplace正变换后泛定方程的通解与边界条件象函数的乘积组合求逆困难,问题难以求解。应用Laplace变换性质,将边界条件用算符运行于变换过程中,建立一维热传导问题通用的理论解; 再将特定问题的边界条件代入通用理论解,获得相应的解。根据边界条件为指数衰减函数时的解,讨论其与经典问题解的转换关系,并结合实例,利用测点温度变化曲线的拐点求算模型参数。文中提出的求解方法,边界条件不参与繁杂的变换过程,解法便捷。

  • 多模微波场中玄武岩加热及内部损伤机理研究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随着微波加热技术的兴起,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岩石破碎中。借助玄武岩研究了微波场中岩石内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岩石内部损伤机理。采用试验常用频率的工业微波炉对玄武岩试样进行微波照射,利用SEM分析微波照射前后岩石试样内部微裂纹演化规律;结合COMSOL5.5建立岩石均匀模型分析微波场中岩石表面升温速率,建立岩石二相矿物模型对岩石内部温度、温度梯度和热应力分布进行分析,通过温度场和应力场评价微波加热对岩石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在微波场中,同一功率水平下岩石表面升温速率先增大、后减小;SEM图像证实了微波照射能够加速岩石内部微裂纹扩展,强吸波性矿物在经过微波照射后熔融破坏;岩石均匀模型计算得到的上表面平均升温速率与微波加热结果基本吻合,岩石二相矿物模型计算得到的内部热应力在矿物分界面处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果证明了微波照射能够加速玄武岩热损伤和裂纹扩展。

  • 小肽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肽(small peptides,SP)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45±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补饲0、50、100和150 g/(d·头) SP。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7.38%、22.94%、12.22%。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9.93%、12.64%、7.53%;SP能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显著降低乳体细胞数(P<0.05)(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总排泄量上,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2组、3组分别降低13.31%、15.01%、9.43%。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及氮排泄等指标,SP添加量以添加100 g/(d·头) 最有利。

  • 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差异性成分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建立川乌及制川乌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比较􀀁3 个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采用􀀁HPLC 法,Waters SunFire C18 色谱柱(4.6 mm×150 mm, 5 μm),乙腈-冰醋酸(0.2%)水溶液(使用三乙胺调节􀀁pH 值为􀀁6.20)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35 nm。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 版)计算相似度,并结合聚类分析(HCA)、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及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 建立了􀀁3 个产地15 批川乌炮制前后的􀀁HPLC 指纹图谱,分别标定了􀀁25 个和􀀁14 个共有峰,并通过对照品指认出􀀁6 个共有峰,分别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16)、苯甲酰乌头原碱(峰􀀁17)、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18)、新乌头碱(峰􀀁21)、次乌头碱(峰􀀁22)、乌头碱(峰􀀁23)。(2) 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显示,川乌炮制前后的􀀁30 批样品被明显分为􀀁2 类,15 批川乌被分为􀀁3 类,15 批制川乌被分为􀀁3 类,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等􀀁6 个成分可能是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的潜在差异成分。(3)炮制前后主成分含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四川江油所产川乌炮制前后部分成分含量明显高于另外两个产地所产川乌。该研究所建立的指纹图谱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较好,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含量测定分析,可为不同产地川乌炮制前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336.33±18.28) kg]相近的生长期秦川牛公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6头牛,分别饲喂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提供的预期平均日增重900 g/d所需净能的85.0%(Ⅰ组)、92.5%(Ⅱ组)、100.0%(Ⅲ组)、107.5%(Ⅳ组)、115.0%(Ⅴ组)配制的5种试验饲粮。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秦川牛生长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并建立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预测模型。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Ⅲ组秦川牛平均日增重为880.15 g/d,较预期的结果略低;Ⅳ组平均日增重达到最大值(1 160.10 g/d),能量利用效率最高;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平均值分别为(76.44±3.23)%、(66.75±3.16)%、(87.31±0.54)%;秦川牛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ER=0.778W0.75+37.05ADG;MER=0.668W0.75+33.49ADG[DER为消化能需要量(MJ/d),MER为代谢能需要量(MJ/d),W0.75为单位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kg/d)]。综合得出,生长期秦川牛的维持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0.778、0.668 MJ/(kg W0.75),每千克增重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37.05、33.49 MJ。

  • 太子河流域鱼类功能群结构与多样性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响应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01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研究河岸带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生物群落的影响对河岸带管理和河流生态系统修复至关重要。研究了太子河河岸带的土地利用类型(森林用地、森林耕作用地、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和鱼类功能群的关系,结果表明:栖息地质量参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内具有显著差异,森林用地区电导率、总溶解固体、淤泥和底质含沙量比例的平均值均较低,分别为(105.05 μs/cm、80.38 mg/L、65.00 mL和0%),底质类型以石块为主;耕作区的水深、流量和淤泥的平均值均是最高(186.83 m、80.11 m3 和5333.33 mL),底质类型以沙质和淤泥为主。太子河流域鱼类功能群划分为5种类型(18个亚类),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内具有差异显著,森林用地内的鱼食性、石块栖功能群、昆虫食性和黏性卵功能群的比例最高;森林耕作用地内的植食性和底层栖功能群的比例最高;耕地内的沙栖功能群、中下层栖功能群和筑巢产卵功能群的比例最高;城镇建设用地内的淤泥栖功能群、耐污种、中下层栖功能群和杂食性功能群的比例最高。研究显示,栖息地评价得分高、栖境复杂的区域其个体数量较高,而栖息地得分低、底质类型以淤泥为主的区域其个体数量较低。

  • 济南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多样性及时空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24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24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多样性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57种,分别为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春季、夏季和秋季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5种、35种和33种,春季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夏季优势种为溪流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秋季优势种为喜盐摇蚊(Chironomus salinarius)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春季、夏季和秋季密度平均值为2.49×103、0.56×103、1.03×103 个体/m2;生物量平均值为495.59、137.26、109.45 g/m2;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7、1.33和1.1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5、0.67和0.59。全地区共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5类,春季收集者种类最多为20种,夏季刮食者种类最多为12种,秋季收集者与刮食者种类最多为11种,3个季节中收集者密度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夏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和溶解氧;秋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溶解氧和pH。

  • 济南河流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多样性及时空动态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1-1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2014年春季(5月)、夏季(8月)和秋季(11月)对济南地区24个样点的大型底栖动物和水环境理化因子进行了野外调查。利用多样性指数以及典范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门57种,分别为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和环节动物门。春季、夏季和秋季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45种、35种和33种,春季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夏季优势种为溪流摇蚊(Chironomus riparius)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秋季优势种为喜盐摇蚊(Chironomus salinarius)和豆螺(Bithynia fuchsiana)。春季、夏季和秋季密度平均值为2.49×103、0.56×103、1.03×103 个体/m2;生物量平均值为495.59、137.26、109.45 g/m2;Shannon-Wiener指数平均值分别为1.37、1.33和1.1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55、0.67和0.59。全地区共划分出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5类,春季收集者种类最多为20种,夏季刮食者种类最多为12种,秋季收集者与刮食者种类最多为11种,3个季节中收集者密度均占绝对优势,其次为刮食者。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春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总磷和总氮;夏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pH和溶解氧;秋季影响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类群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溶解氧和pH。

  • 00后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常见问题及对策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0-16

    摘要: 目的 了解00后护理实习生在临床实习中常见的问题,总结出相应对策,在有效提高实习质量、传授相关经验给下届实习生实习方面贡献一份力。方法 采用自制网络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150位00后护理实习生,针对性地调查护生实习期间的常见问题。结果 经调查可知28%的人在实习期间常感到焦虑;41.33%的自我保护与法律意识弱;56.67%的人需要理论及操作都加强;22.67%的人不能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1.33%的人不能与老师进行效沟通;9.33%的人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6.67%的人做不到知错就改;8.78%的人认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可有可无;由(p<0.05)结果可知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操与性别存在较大的关联性;由(p<0.05)可得出积极主动参与护理操作,虚心好学,主动思考与年龄、学历、及在校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调查结果从侧面主要反映出00后虽具创新能力,但缺乏主动性及踏实肯干性,动手能力较差等系列问题,本文突出重点就是针对问题给出相应解决对策。

  • 过表达DLL3促进人胃癌细胞的增殖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构建人全长DLL3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分析上调和下调DLL3对人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人全长DLL3 基因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MV-Tag4中,通过酶切及测序鉴定后,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并以转染pCMV-Tag4质粒和无转染HEK293T细胞分别为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人全长DLL3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DLL3在人正常口腔上皮细胞GES-1和AGS等3株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当人DLL3/pCMV-Tag4 瞬时转染3 株胃癌细胞后,利用MTT检测DLL3 过表达后胃癌细胞的增殖;同时,特异性人DLL3siRNA 转染人胃癌细胞MGC803 和MKN45,利用MTT检测DLL3 下调后胃癌细胞的增殖。结果成功构建了人全长DLL3/pCMV-Tag4重组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24 h后,qRT-PCR和Western blot表明DLL3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MTT细胞增殖实验显示:过表达DLL3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下调DLL3后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全长DLL3/pCMV-Tag4 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T细胞中获得表达,过表达DLL3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下调DLL3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为以DLL3为新靶点对胃癌进行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