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广播电视工程信号源传输方案研究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播电视媒体的转型升级,传统的模拟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研究广播电视工程信号源传输方案,旨在探索有效的信号传输方式,实现信号传输的高质量、高可靠性和高覆盖范围,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和观众的观看体验。【方法】文章通过分析对比不同传输方式、调制技术等方案的实际传输经验,分析不同传输方法的传输质量和效果,得出了广播电视工程信号源传输面临的信号质量、信号传输等技术问题。【结果】采用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及压缩算法,通过增加发射功率,优化信号传输参数等途径,可有效改善广播电视工程信号源传输质量,提高观众观感体验。【结论】通过应用信号增强、降噪、滤波等技术手段或压缩算法可提高信号质量;调整编码参数、优化码率控制、降低噪声影响,可有效应对公路等地形障碍带来的信号传输问题。

  • 我国高血压预防与诊疗模式的建议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19-03-11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高血压在全球和我国均是第一大慢性疾病,其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是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近年来,国外研究多提示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预防与诊疗模式是提高其控制率的有效途径。我国在20世纪开展的社区干预研究,以健康教育为主,虽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始终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本世纪,我国在高血压预防与诊疗模式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目前高血压管理仍存在很多不足,故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和诊疗模式,以提高高血压控制率。

  • 石河子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3-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研究新疆石河子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采用描述性统计和Piper三线图对研究区19个潜水和25个浅层承压水水样的主要离子组分含量及水化学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Schoeller图、Gibbs图和离子比值图等方法分析影响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形成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石河子市浅层地下水为低矿化度的弱碱性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和HCO3·SO4-Ca型为主,其次是HCO3·SO4-Na型。影响潜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是岩石风化作用和地表水蒸发浓缩后的渗透补给,影响浅层承压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岩石风化作用;地下水中少量Ca2+和Mg2+来自碳酸盐的溶解,一部分Ca2+来自硫酸盐的溶解,Na+和Cl-主要来自岩盐的溶解;γ(Na+-Cl-)与γ(Ca2++Mg2+)-γ(HCO3-+SO42+)呈负相关关系,表明阳离子交换作用也是浅层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形成的重要作用之一。

  •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砷氟分布及共富集成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砷(As)、氟(F)污染水体及其共存问题是环境领域的热点问题,长期暴露其中对公众的身体健康存在巨大威胁。以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高As、高F地下水的水化学及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质条件、赋存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阐明地下水As和F的来源、迁移与富集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为弱碱性、还原环境的淡水,地下水As、F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1.13~41.35 μg·L-1、0.06~8.02 mg·L-1,高As、高F地下水水样占总水样的62.9%、45.7%,砷氟共富集占总水样的37.1%。砷氟共富集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平原区北部靠近沙漠边缘,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型和HCO3·SO4·Cl型。研究区南部山区高As、高F岩层是地下水As、F的原生来源,区域地质构造与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地下水砷氟富集的重要因素。玛纳斯河流域高As地下水具有高pH值、低γSO42-/γCl-比、低Eh等特征,说明弱碱性的还原环境有利于地下水中As富集;高F地下水具有高pH值、高HCO3-、高Na+和低Ca2+等特征,说明高Na+和低Ca2+的碱性环境有利于地下水中F富集。

  • AIMS望远镜8~10微米成像终端系统装调检测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7-3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针对AIMS望远镜8~10μm真空制冷成像终端系统的高精度装调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中红外可调谐激光光源的宽谱段干涉检测和装调方法。首先,采用泰曼—格林型干涉仪,利用其参考臂可调的优势,弥补光源相干性不足的缺陷,从而可以实现8~10μm宽谱段的干涉测量。其次,完成了干涉仪光学系统设计,可同时兼顾8~10μm和可见光双波段的波前质量,从而解决了肉眼不可见为干涉仪自身装调带来的困难。设计结果表明,利用可见光激光器进行干涉仪自身装调,可达到RMS 0.05λ@0.633μm的波前精度;在8~10μm检测波段,干涉仪波前RMS值均能优于0.001λ,可满足待测系统的检测需求。最后,基于逆向优化法仿真了8~10μm光学系统的装调流程。

  • 会仙喀斯特湿地 3 种典型植物叶片碳同位素(δ13C)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4-2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探讨会仙喀斯特湿地不同生长环境下植物叶片碳(C)、氮(N)、磷(P)、稳定碳同位素(δ13C) 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以挺水植物芦苇、浮水植物水葫芦和沉水植物金鱼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 3 种 典型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 C 特征及种间和微生境的差异,并基于植物碳同位素与碳酸酐酶显著正相关 的二端元模型,估算了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酸氢根离子(HCO3 -)的碳量。结果表明:3 种植物叶 片δ13C 的变化范围为-28.47‰~-21.69‰,平均值为-24.83‰,不同生活型植物间δ13C 存在差异,金鱼藻> 水葫芦>芦苇。植物δ13C 值与叶片 C、N 和 P 元素含量间呈显著正相关,与 C/N、C/P 和 N/P 呈显著负相 关关系,与底泥的有机质、速效氮、总氮、速效磷和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会仙喀斯特湿地 3 种不同生 活型植物叶片 N/P 平均值为 10.34,表现出植物受 N、P 共同影响的特征。δ13C 的变化特征,指示了 3 种 水生植物可能通过增加磷利用效率来促进低水分利用率环境下的碳的合成,通过提高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 策略来代偿较低的氮素利用效率。芦苇光合作用固定 HCO3 -碳量为 159.60 t·a-1·km-2,水葫芦为 10.80 t·a-1·km-2,金鱼藻为 9.24 t·a-1·km-2,平均值为 59.88 t·a-1·km-2。会仙喀斯特湿地植物的不同生活型、光合作 用途径和生长微环境,是影响叶片δ13C 变化的主要因素。

  • 龙胜县丘陵山区土壤与罗汉果重金属含量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以宝赠村为例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11-15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桂林市龙胜县作为罗汉果的三大主产区之一,种植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及罗汉果质量,影响到该区罗汉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探索龙胜县丘陵山区典型贫困村罗汉果园的安全性,研究了宝赠村典型罗汉果园土壤及罗汉果果实中砷、铜、锌、铅、镉、铬、汞7 种重金属含量,采用Hankanson 指数法分析了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①龙胜丘陵山区罗汉果园土壤(0-10 cm,10-20 cm)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农业用地土壤筛选值标准(GB15618-2018),其中0-10cm 土壤中砷、铜、锌、铅、镉、铬、汞的含量分别为3.67、18.00、58.39、17.01、0.10、28.57 和0.08 mg·kg-1,10-20cm 土壤中砷、铜、锌、铅、镉、铬、汞的含量分别为1.93、12.56、21.47、10.51、0.04、17.09 和0.02 mg·kg-1。②0~10 cm 和10~20 cm 土层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状况总体上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105.29 和38.96;0~10 cm 土层不同重金属潜在的生态风险顺序为汞>镉>铅>铜>砷>锌>铬,汞、镉的生态风险分别为50.16、42.05,在总重金属风险中贡献率分别占所有重金属的47.6%和39.9%,已达中等生态风险等级。在10~20 cm 土层,7 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大小关系为镉>汞>铜>铅>砷>铬>锌。③,研究区罗汉果果实中砷、铜、锌、铅、镉、铬、汞的含量分别为0.000 24、0.273、1.10、0.001 6、0.000 13、0.000 13 和0.000 12 mg·kg-1,其生态风险状况均处于轻微风险等级,7 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顺序为汞>铜>镉>锌>铅>砷>铬,综合生态风险指数为0.21193,几乎不存在生态风险。因此,在龙胜县丘陵山区典型贫困村宝赠村,推广种植的罗汉果达到了安全质量标准。

  • 生物炭施用对桂北桉树人工林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03-3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探究土壤酶活性对生物炭输入的响应特征,为合理应用桉树枝条生物炭提供理论参考。该研究基于桂北桉树人工林田间试验,以桉树人工林采伐剩余物枝条为原料,在500 ℃条件下厌氧制备生物炭,施用质量分数分别为0(CK)、0.5%(T1)、1%(T2)、2%(T3)、4%(T4)和6%(T5)的桉树枝条生物炭,输入1 a 后,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沿着土层垂直深度,土壤酶含量减小。(2)各土层脲酶、过氧化氢酶、β-葡萄糖苷酶和脱氢酶的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生物炭施用量为6%时含量最高。(3)酸性磷酸酶、蔗糖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纤维二糖苷酶的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酸性磷酸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在生物炭施用量为2% 时含量最高,蔗糖酶和纤维二糖苷酶则在生物炭施用量4%时含量最高。总体上,桉树枝条生物炭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桉树人工林的土壤酶活性。该研究结果可为林业废弃物制备生物炭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其在桉树人工林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