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其司法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反社会人格障碍(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SPD)是一种漠视或侵犯他人权益的普遍行为模式, 是与犯罪关联极高的精神障碍。ASPD的形成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表现为神经递质和激素系统的紊乱, 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跃程度和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异常。上述神经生物学因素可能导致ASPD患者表现出执行控制障碍、情绪功能障碍、无视惩罚信息和奖赏偏好等特点。神经生物学研究的证据为ASPD罪犯的循证矫治、风险评估、定罪量刑等司法实践提供了启示。建议未来从神经生物学角度对ASPD的诊断分类标准、治疗方法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开展研究。

  • “忽冷忽热”的杏仁核:与攻击相关的重要核团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攻击是有意对他人造成直接伤害的行为,可以分为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其神经生理基础,作为情绪加工和学习的关键脑区,杏仁核与攻击有着密切的关联。战斗-逃跑机制模型、暴力抑制机制模型和恐惧功能障碍假说强调了杏仁核对于攻击的重要性。表现出攻击或暴力行为的群体存在杏仁核的结构缺陷和功能障碍,其中功能障碍有两种相反的异常表现:在具有反应性攻击表现的高危人群中,杏仁核对威胁性刺激的反应增强(“热”反应);而以主动性攻击为主的人群如带有冷酷无情特质的精神病态人群,会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以及他人痛苦情绪线索的杏仁核反应减弱,以及在恐惧条件学习和道德决策的过程中杏仁核的激活不足的现象(“冷”反应)。这些功能障碍损害了个体在威胁反应、共情能力、惩罚回避以及道德决策等方面的正常水平。未来研究需人群研究和过程研究并举,关注杏仁核子结构的功能,探究攻击的神经网络基础,并探索有效的暴力防治干预手段。

  • “忽冷忽热”的杏仁核:与攻击相关的重要核团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攻击是有意对他人造成直接伤害的行为,可以分为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其神经生理基础,作为情绪加工和学习的关键脑区,杏仁核与攻击有着密切的关联。战斗-逃跑机制模型、暴力抑制机制模型和恐惧功能障碍假说强调了杏仁核对于攻击的重要性。表现出攻击或暴力行为的群体存在杏仁核的结构缺陷和功能障碍,其中功能障碍有两种相反的异常表现:在具有反应性攻击表现的高危人群中,杏仁核对威胁性刺激的反应增强(“热”反应);而以主动性攻击为主的人群如带有冷酷无情特质的精神病态人群,会表现出对威胁性刺激以及他人痛苦情绪线索的杏仁核反应减弱,以及在恐惧条件学习和道德决策的过程中杏仁核的激活不足的现象(“冷”反应)。这些功能障碍损害了个体在威胁反应、共情能力、惩罚回避以及道德决策等方面的正常水平。未来研究需人群研究和过程研究并举,关注杏仁核子结构的功能,探究攻击的神经网络基础,并探索有效的暴力防治干预手段。

  • 抗体的固定化方法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7-12-13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在免疫分析和生物芯片中,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被广泛应用,其中抗体的固定化是研发高效诊断和分离工具的关键环节.生物分子工程、材料化学与交联剂化学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抗体固定化技术的发展. 抗体可以通过物理吸附、共价偶联和亲和相互作用固定到不同类型的固相表面. 抗体固定化的目标是以一种正确的空间取向将抗体固定到固相表面,在完全保留抗体构象和活性的同时最大化抗原的结合能力,这对固相化抗体的分析性能至关重要. 本文对固定抗体到固相载体表面的各种最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包括物理吸附法,通过羧基、氨基、巯基、糖基和点击化学的共价结合法以及基于生物亲和作用的固定法,并对固定化抗体的表征方法进行了归纳,最后对抗体固定化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祁连山南坡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是表征水体运移和水分转化的重要指示剂,可为地区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提供判断依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祁连山南坡不同水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祁连山南坡不同水体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存在差异,降水的稳定同位素值波动范围大于河水、地下水及冰川融水;(2)河水与地下水稳定同位素关系点接近,两者水力联系较强;(3)研究区冰川融水蒸发线方程为y=6.331x+1.756(n=8,R2=0.98),河水蒸发线方程为y=4.467x-11.716(n=75,R2=0.80),地下水蒸发线方程为y=4.889x-7.481(n=19,R2=0.76),各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值之间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河水与地下水补给源关系较复杂;(4)冰川融水、河水与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环境效应均不显著,而降水则具有较明显的高程效应、纬度效应和大陆效应。

  • 祁连山南坡青海云杉林碳密度随海拔分布特征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5-3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森林生物量是研究森林第一性生产力的基础,其碳密度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探究祁连山南坡阿咪东索小流域内青海云杉典型林分密度随海拔的变化特征,按不同海拔,采用生物量模型计算法,选择海拔2900~3200 m调查分析该区域内青海云杉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以期为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储量估算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研究区总生物量平均值为135.59 thm-2,随着海拔升高,总生物量呈递减的趋势。乔木层碳密度平均值为70.51 thm-2,0~5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54.01 thm-2,随海拔升高,乔木层碳密度呈递减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区内不同海拔青海云杉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24.51 thm-2,其中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分别占总碳密度的30.5%和69.5%,随海拔上升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森林土壤碳库占比较大,加强对森林土壤的保护是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强有力推进方向。

  • 1980—2017 年青海省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3-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地表温度是区域气候、农业生产及土壤养分的重要影响因素,分析地表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深入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农业生产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青海省35个气象基站1980—2017年逐日地表温度、气温和风速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青海省地表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风速、海拔等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青海省年均地表温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增温速率达0.68 ℃·(10a)-1(P<0.01),2001年发生突变;地表温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冬季地温变化速率最明显,为0.77 ℃·(10a)-1(P<0.01),其他季节差异不大;青海省年均地表温度具有4~7 a和11~16 a两种周期变化;(2)全年地表平均温度分别在青南高原和祁连山区形成2个低温区,在柴达木盆地和东部农业区形成2个高温区,且低温区的增温速率较大;(3)全年及各季地表平均温度与平均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关系;(4)地表平均温度呈现出明显的垂直递减规律且海拔高的地区变暖趋势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