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外周血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表达特征对川崎病发生冠脉损伤影响因素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6-14

    摘要: 摘要 目的 观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和淋巴细胞的表达特征并分析冠脉损伤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1年8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收治的KD患儿50例,选择同期单纯发热患儿(除外KD)46例为发热对照(FC)组,54例正常体检患儿为正常对照(NC)组。检测三组患儿外周血细胞因子及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KD组与FC组及冠状动脉损伤(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L)组与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组间差异性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1.KD组中IL-4、IL-6、IL-10、IL-5、IL-8水平高于FC组,IL-4、IL-6、IL-10、TNF-、IFN-、IL-1、IL-5、IL-12p70、IFN-、IL-8水平高于NC组;CAL组中IL-4、IL-1水平高于NCAL组,而IL-6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KD组CD4+T细胞和总B细胞高于FC组,而总T细胞和CD8+T细胞占比较低;KD组总B细胞高于NC组,而CD8+T细胞和NK细胞占比降低。CAL组NK细胞高于NCAL组,而CD8+T细胞占比降低,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1)IL-6升高是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置信区间(95%CI)为1.071(1.019,1.126);(2)CD8+T细胞和NK细胞是CAL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0.750(0.611,0.921)、1.652(1.192,2.289),二者联合预测CAL的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94.12%,约登指数为0.75,AUC为0.901,95%CI为(0.783,0.967)。结论 IL-6升高是KD发生的高危因素,CD8+T细胞降低和NK细胞升高对KD患儿发生CAL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遗传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8-1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儿童心源性猝死和心力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病因与DCM患儿的预后显著相关,但目前缺乏精准病因诊断及有效的危险分层方案。其中原发性DCM的占比最高且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与遗传因素相关的患儿预后更差。因此基于遗传背景下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将有利于DCM患儿的精准预后评估及危险分层。目的 探讨儿童原发性DCM的遗传病因占比、遗传学特征及预后不良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7月2022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基因检测的42例原发性DCM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患儿的基因检测结果。出院后定期于河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以患儿死亡时间或2022-12-31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结局将患儿分为死亡组(9例)与存活组(33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儿的生存曲线,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儿中位首诊年龄12(7,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4(9,36)个月。死亡组患儿中位随访时长8(0,11)个月,存活组中位随访时长30(12,3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PT)杂合变异,致病分类为临床意义未明。绘制患儿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基因突变阴性患儿生存率高于基因突变阳性患儿(2=18.1,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HR=23.91,95%CI=(1.80~317.21),P=0.016〕、心功能分级Ⅲ/Ⅳ级〔HR=11.29,95%CI(1.13~112.68),P=0.039〕为DCM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研究38.1%的原发性DCM患儿与遗传病因相关,诊断后第1年内是DCM患儿死亡的高发期,基因突变阳性的患儿预后更差。存在致病基因突变、首诊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是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