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望6G:智能互联技术赋能下的媒介化社会图景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目的】当前社会正处在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培育的重要时期。站在5G发展的节点和路口展望6G技术,借由深度媒介化的视角,能够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的智能媒介化实践提供参考和探索的思路。【方法】文章通过总结5G和6G时代的技术特性、应用前景和社会重塑意义,畅想6G技术形塑下的崭新生态图景:【结果】6G技术赋能下,社会的深度媒介化进程将不断加速,媒介的定义将被改写,媒介的内容更加融合,媒介的边界更加弥散,媒介的网络联结更加互联互通、智能立体,Web3.0和AIGC内容广泛渗透于媒介场景之中。【结论】媒介技术将成为一种底层的“操作系统”,深度改写人的社会性连接、交往、认知与决策行为,媒介技术将更加深刻地介入社会管理与协同、社会生产与消费,实现对社会场景的全方位深层次重塑。

  • 基于微博的电影首映周票房预测建模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摘要: 【目的】解决现有的票房预测模型由于数据受限等因素导致的无法实现在影片上映前进行票房预测这一问题。【方法】在获取微博评论的基础上, 使用SVM 识别出消费者的显式消费意图, 即强正面评论; 对传统的分类准则进行修正, 构建基于HowNet 的中文微博情感词典, 进而定义一个新的用户影响力特征; 使用BP 神经网络进行票房预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建立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对电影首映周票房进行预测。【局限】由于语料不充分, 本文构建的中文微博情感词典, 可能会无法在所有的电影微博评论中表现出较好的分类效果;此外也没有建立一个能够在电影上映周期内动态预测票房的票房预测模型。【结论】该模型能够有效地进行首映周票房预测, 具有现实的可行意义。

  • 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最佳建模方法选择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8-3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面部压力性损伤是俯卧位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创面局部暴露可增加全身感染风险,影响俯卧位通气治疗效果,甚至造成局部组织永久性功能损害。探讨其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对于预防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最佳建模方法。方法 选择 2020 年 6 月2023 年 3 月入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的 159 例接受俯卧位通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面部压力性损伤分为压力性损伤组(n=22)和非压力性损伤组(n=137),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疾病诊断、治疗措施、实验室检查。分别使用逐步 Logistic 回归模型、全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及 Lasso-Logistic 回归模型筛选面部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区分度;应用赤池信息准则(AIC)、贝叶斯信息准则(BIC)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校准度;应用决策曲线评价模型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比较三种 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差异选择最佳建模方法。结果 逐步 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39.041)、糖尿病(OR=7.256)和单次俯卧位通气时间(OR=6.705);全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结果显示,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26.882)、糖尿病(OR=1.770)、ICU 住院时间(OR=2.610)和单次俯卧位通气时间(OR=5.340);Lasso-Logistic 回归结果显示,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为年龄(OR=38.256)、糖尿病(OR=1.094)、单次俯卧位通气时间(OR=5.738)和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OR=1.179)。Lasso-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的 AUC、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0.855、0.959 和 0.750,优于逐步和全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AIC 和 BIC 分别为 44.634 和 55.745,低于逐步和全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校准曲线显示 Lasso#2;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拟合效果最佳。决策曲线显示 Lasso-Logistic 回归模型获得临床收益对应风险阈值为 0.01~0.98,优于逐步和全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结论 年龄、糖尿病、单次俯卧位通气时长和 Richmond 躁动镇静评分是俯卧位通气相关面部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Lasso-Logistic 回归模型预测效能和临床应用价值优于逐步Logistic 回归模型和全变量 Logistic 回归模型,是最佳建模方法。

  • 毛乌素沙地人工固沙植被的土壤养分效应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1-01-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索毛乌素沙地不同人工固沙植被对土壤养分的影响规律,选取毛乌素沙地6种典型人工固沙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计算0~10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和6种不同人工固沙植被林的土壤养分指数(SNI),研究结果表明:6种人工固沙植被的土壤容重无显著差异,呈现弱变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含量(TN)均表现出表层大于底层,全钾(TK)含量无显著差异,磷(P)含量无明显规律性。土壤有机碳密度0~20 cm显著高于其他土层,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现象。0~100 cm的土壤有机碳(SOC)累积储量除裸沙地之外随土壤深度变化,6种人工固沙植被样地可以通过对数函数[y=aln(x)+b,R2>0.96]模拟。土壤养分指数(SNI)从大到小为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苜蓿(Medicago sativ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长柄扁桃(Amygdalus pedunculata)>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结果表明,花棒林(Hedysarum scoparium)的土壤养分状况最好,6种植被类型中花棒(Hedysarumscoparium)是毛乌素沙地中最适宜种植的植被。

  • 多模微波场中玄武岩加热及内部损伤机理研究

    分类: 力学 >> 应用力学 提交时间: 2023-03-20 合作期刊: 《应用力学学报》

    摘要: 随着微波加热技术的兴起,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岩石破碎中。借助玄武岩研究了微波场中岩石内部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分析了岩石内部损伤机理。采用试验常用频率的工业微波炉对玄武岩试样进行微波照射,利用SEM分析微波照射前后岩石试样内部微裂纹演化规律;结合COMSOL5.5建立岩石均匀模型分析微波场中岩石表面升温速率,建立岩石二相矿物模型对岩石内部温度、温度梯度和热应力分布进行分析,通过温度场和应力场评价微波加热对岩石造成的损伤。结果表明:在微波场中,同一功率水平下岩石表面升温速率先增大、后减小;SEM图像证实了微波照射能够加速岩石内部微裂纹扩展,强吸波性矿物在经过微波照射后熔融破坏;岩石均匀模型计算得到的上表面平均升温速率与微波加热结果基本吻合,岩石二相矿物模型计算得到的内部热应力在矿物分界面处达到最大值。试验结果证明了微波照射能够加速玄武岩热损伤和裂纹扩展。

  • 急性肺栓塞溶栓治疗预后影响因素探讨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4 合作期刊: 《协和医学杂志》

    摘要: 目的 探究急性肺栓塞溶栓患者的死亡相关因素,以期对急性肺栓塞溶栓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 以 2014 年至 2017 年间北京协和医院经电脑断层扫描肺血 管造影(CTPA)或超声心动图(ECHO)确诊并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Alteplase, 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基础疾病、病程、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转归(30 天存活/死亡、疾病缓解、溶栓出血)进行分 析。结果 共纳入 23 例患者,其中 16 例存活(69.6%),7 例死亡(30.4%),7 天死 亡率 26.1%(6/23),14 天及 30 天死亡率均为 30.4%(7/23)。与存活组比较,死 亡组患者收缩压低(108.7mmHg vs 79.3mmHg, P=0.005),心肺复苏更 常见(12.5%vs 100%, P=0.000),血小板下降(223.2×10^9/L vs 135.1×10^9/L, P=0.012),钙离 子水平下降(2.1mmol/L vs 1.9mmol/L, P=0.03)。结论 在急性肺栓塞溶栓患者中,低 血压、需要心肺复苏可能预示着更高的短期死亡风险,低血钙、低血小板是否能作为死 亡预测因子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