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旱区盐湖沿岸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农、林、牧、渔 >> 土壤学 提交时间: 2020-06-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明确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准确评估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干旱区典型盐湖沿岸土壤呼吸(Rs)、土壤呼吸温度敏感系数(Q10)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新疆干旱区达坂城盐湖和巴里坤湖沿岸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15—2016年5~10月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对盐湖沿岸土壤呼吸速率进行测定,分析了土壤呼吸季节性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干旱区盐湖土壤呼吸变幅较大(0.07~11.59 μmol•m-2•s-1),平均值为2.45 μmol•m-2•s-1,7月土壤呼吸速率最高为4.69 μmol•m-2•s-1,10月最低(1.01 μmol•m-2•s-1);土壤CO2累积排放量为9.30 g•m-2•d-1,7月累积排放量最大为17.82 g•m-2•d-1。Q10呈“降低—增加—降低”趋势,6月最低(2.25)9月最高(3.52),平均值为2.79。干旱区盐湖沿岸土壤呼吸受土壤有机碳(SOC)、5 cm土壤温度(ST5)、土壤含水量(SM)和土壤盐分(Salt)的共同影响,单因素模型模拟可解释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的41.7%~75.7%(R2=0.417~0.757,P<0.05),多因子综合模型拟合结果最佳Rs=0.001×SOC+0.039 ×SM-0.534×Salt-0.116×ST5+5.06(R2=0.804,P=0.05),且均表明盐分是影响干旱区盐湖沿岸土壤呼吸速率的主要因子。因此,在考虑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和碳循环时不能忽略干旱区盐湖沿岸土壤碳过程,以及盐分对盐湖生态系统碳排放的影响。

  • 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对植被恢复的效应 ——基于PCSE修正的面板数据模型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1998—2013年的SPOTVEG NDVI数据,利用像元二分法和面板校正标准误(PCSE)估计方法,分析陕西省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以及退耕还林工程、降雨水平等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植被覆盖变化的相对贡献,探究退耕还林工程对植被恢复的驱动效应。结果表明:① 陕西省植被覆盖总体呈增加趋势,1998—2013年年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值增长0.98%,且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阶段(1998—2009年),植被恢复效果更为明显。② 陕西省植被恢复效果空间分异显著,16a间,各地区NDVI值上升幅度不同,40.61%的区域提升约0.1,29.05%的区域提升约0.2,23.69%的区域提升0.25以上。其中,位于陕北退耕还林区的延安市植被恢复效果最为明显,NDVI年增长约为1.12%。③ 退耕还林工程对植被恢复影响显著,退耕还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每提升1%将使NDVI值增加1.97%,相当于降水量增加了4.29%,这对于降水量少且不均的陕西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 静脉肾盂造影示无功能肾患者的肾功能状态评估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2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应用 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技术评估静脉肾盂造影(IVP)示无功能肾患者的实际肾功能状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IVP检查提示无肾功能,并同时进行了 99Tcm-DTPA SPECT肾动态显像的107例泌尿外科肾疾病患者,研究患侧肾双血浆法GFR测定值(GFR 双血浆)及Gates'法GFR测定值(GFRGates'),结合功能动态影像,将测量结果按GFR 双血浆值分成4组:(1)轻度受损组:GFR 双血浆≥30 mL/min;(2)中度受损组:GFR 双血浆介于20~30 mL/min;(3)重度受损组:GFR 双血浆介于10~20 mL/min;(4)无功能组:GFR 双血浆≤10 mL/min,计算各构成比并比较各组GFR 双血浆及GFRGates'。结果 107例IVP无功能肾患者中,GFR 双血浆提示肾功能轻度受损、中度受损、重度受损、无功能分别为 12例(11.2%)、33例(30.8%)、41例(38.3%)、21例(19.6%),GFR 双血浆和 GFRGates'在肾功能轻、中度受损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重度受损组 GFR 双血浆值为 13.9±6.2 mL/min,低于 GFRGates'的 18.8±4.2 mL/min,t=-2.73,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肾功能组 GFR 双血浆值为 4.5±2.1 mL/min,低于GFRGates'的7.2±3.2 mL/min,t=-3.81,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VP检查提示无功能的肾疾病患者只有58%的患者肾功能受损在重度及以下,术前需要进一步行SPECT肾动态显像检查来评估患肾的真实肾功能状态。

  •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黄河三角洲淡水恢复湿地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模拟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12-0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掌握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的时空变化对正确把握湿地生态修复效率、揭示湿地生态演替过程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选择黄河三角洲地区一千二自然保护区的淡水恢复湿地为研究区,在2014-2015年大型底栖生物野外采样和优势物种的基础上,选择了琥珀刺沙蚕、中华蜾蠃蜚、摇蚊幼虫作为典型优势物种,构建了基于Logistic回归的淡水恢复湿地大型底栖生物种群分布模拟模型。其中,琥珀刺沙蚕和摇蚊幼虫的模拟结果较好,模拟准确率分别为84.9%和77.9%,而中华蜾蠃蜚的模拟结果不甚理想。对比生态补水前后大型底栖生物的模拟分布结果发现,琥珀刺沙蚕主要集中在潮间带区域,且在春、秋两季的生存概率分布差异不显著;而淡水恢复湿地中摇蚊幼虫的分布概率显著提高,其中高于分割值0.5的栖息面积增长了9.9-10.8倍,表明退化湿地生境正处于向淡水湿地演替进程中。

  • GREB1L基因突变致后天性单侧肾萎缩1例并文献复习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2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探讨GREB1L基因突变致后天性单侧肾萎缩的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例后天性单侧肾萎缩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儿2岁时以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起病,病程中出现右侧肾脏进行性萎缩,行相关检查排除激发因素所致,行全基因组测序显示GREB1L基因c.4688A>G杂合突变,突变源自母亲,该变异为罕见变异,并且具有不完全外显特性,多种蛋白质危害预测软件预测该突变为有害变异。结论 发现了新的GREB1L基因突变位点,可能拓展了与肾发育不良相关的基因突变谱和临床谱。

  • 模拟氮沉降对温带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代谢足迹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8-01-20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已有研究表明氮沉降可显著影响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无机氮沉降的影响,而对于不同氮素形态对土壤线虫群落影响的研究还不是很清楚。利用运行5年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平台,开展了4个氮添加处理即对照(无氮添加,CK)、无机氮(硝酸铵,IN),有机氮(尿素和甘氨酸1:1混合,ON)和混合氮(无机氮和有机氮7:3混合,MN)添加对温带森林土壤线虫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研究,采用浅盘法分离线虫,土壤性质如pH、含水量、全碳全氮分别采用电位法、烘干法和元素分析仪法进行测定,应用营养类群组成、区系分析和代谢足迹分析不同形态氮沉降下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共分离线虫50个属,其中在CK样地中共发现29个属,在IN,ON和MN处理中分别发现线虫属37个,34个和29个,盘旋属Rotylenchus和大节片属Macroposthonia在所有处理中均为优势属。结果表明,与CK相比,IN处理、ON处理和MN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硝态氮含量。与无机氮相比,混合氮处理显著降低了食真菌线虫数量,有机氮处理显著增加了捕食杂食性线虫数量。与对照相比,无机氮处理显著增加了线虫多样性指数(H'),IN处理的均匀度指数(J)显著高于CK和MN处理,混合氮处理对应的优势度指数(λ)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在CK和ON处理,线虫的结构指数(SI)较高,富集指数(EI)较低,表明这两个处理的土壤受干扰程度较小,食物网处于结构化状态。在IN和MN处理,土壤线虫富集指数和结构指数均较高(>50),表明食物网稳定成熟。食真菌线虫代谢足迹和生物量碳在无机氮处理最高。有机氮和混合氮处理显著增加了捕食杂食性线虫代谢足迹和生物量碳。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氮素形态不仅对土壤线虫群落组成产生了影响,而且其代谢足迹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一结果有助于揭示温带森林对氮沉降的响应机制。

  • 基于健康共富逻辑的数字化中西医协同健康治理模式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4-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健康共富是共同富裕逻辑在健康领域内的概念阐释及应用外延,基于数字化改革优势构建数字化中西医协同健康治理模式是健康共富的“浙江模式”并实现高质量全生命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目标。本文以梳理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期间国家及浙江省数字化中西医协同相关政策集合为基础,对健康共富的定义及内涵进行阐述,选定浙江省的省域、基层平台及医疗机构的数字化中西协同健康治理模式作为研究案例,解释健康共富的系统设计逻辑、基层平台逻辑和机构服务逻辑的主题与路径,以期为中西医协同健康治理模式的创新建构与优化提供参考与建议。

  • 盐湖区生态系统碳密度及其分配格局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8-06-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由于对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植被碳蓄积量了解的缺乏,故在预测气候变化中存在较大分歧,因此很有必要对不同生态系统碳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本文以干旱盐湖为研究对象,探究盐湖生态系统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无机碳呈无规律分布;100 cm土层内有机碳密度介于7.55~15.75 kgm-2之间,平均为12.54 kgm-2,占植物群落和土壤总有机碳密度的97.84%。黑果枸杞和铃铛刺为盐生群落的优势种,地上平均生物量为261.38 gm-2,占总生物量的70.49%,草本植物群落平均生物量仅为109.45 gm-2;灌木和草本层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凋落物层(84.819.22)gm-2和(79.768.61)gm-2。盐生植物地下生物量随土层的增加而降低,0~100 cm土层总地下生物量为77.74 gm-2。盐生植物总生物量碳密度为276.48 gm-2,其中地上、凋落物和地下生物量分别占62.09%、25.75%和12.16%;地上植被和凋落物碳密度显著高于草本植物,根系生物量碳密度在剖面上分布不均,96.55%集中在0~50 cm土层。盐生植物地上地下以及凋落物平均碳含量43.09%,与经验系数(50%)换算得到碳密度相比实际碳密度高出13.80%,这将对植被碳储量的估算产生较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