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陈艳
  • 肿胀技术在稳定大面积危重烧伤患者早期手术中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分类: 医学、药学 >> 药学 提交时间: 2023-11-12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危重烧伤病人早期手术中运用肿胀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2年1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其中,2021年6月-2022年11月收治的14例患者应用术区注射肿胀液法止血,设为肿胀组;2019年6月-2021年11月收治的13例患者运用止血带法止血,设为止血带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计划输血量、实际输血量、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术中及术后血压、心率、术后植皮存活率等相关指标,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计划输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组实际输血量少于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组及止血带组的术前与术后血红蛋白均无明显差异(P>0.05);肿胀组术后植皮存活率略高于止血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胀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较止血带组平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胀技术在大面积危重烧伤病人早期手术中具有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术后植皮存活率,同时保证了大面积烧伤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 金黄散贴敷疗法治疗1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的护理体会

    分类: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科学 分类: 医学、药学 >>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8-28

    摘要: 本文总结1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患者行金黄散贴敷疗法的护理体会。基于中医辨证,通过采用金黄散外用贴敷治疗,结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使患者达到疼痛缓解的效果。

  • De Ritis比值(AST/ALT)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预后中的意义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De Ritis比值是近年来评估急危重症预后的新指标。目前De Ritis比值仅报道可用于评估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预后,而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尚未见相关研究。目的 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De Ritis比值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为临床早期识别并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确诊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的128例患儿临床资料,按De Ritis比值(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三分位水平将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分为:T1组(De Ritis比值1.57)、T2组(De Ritis比值1.57 0.05)。结论 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的De Ritis比值更高其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更高,且其总生存期更短,患儿预后更差,所以在早期关注De Ritis比值变化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甜荞 pin 型花与thrum 型花雌雄蕊发育的比较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07-20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为从形态上弄清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二型花发育的差异性,该文运用石蜡 切片技术对甜荞 pin 型花和 thrum 型花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观察 比较。结果表明:甜荞 2 种花雌、雄蕊发育的细胞学特征有很高的相似性,其直生胚珠、双 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其花药 4 室, 花粉囊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一层中层和一层绒毡层组成,其中绒毡层发育为腺质型,小孢 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常为四面体型,但 thrum 型花 花粉囊中偶见十字交叉型小孢子四分体;成熟花粉粒多数为 2 细胞型,少数为 3 细胞型。从 2 种花雌、雄蕊的发育的进度来看,与 pin 型花相比,thrum 型花小孢子发育相对较慢,雄 配子体发育较快,但开花时,两者雌、雄蕊均发育成熟。综合甜荞两种花生殖发育的过程来 看,其有许多相对原始的胚胎学特征,但也出现一些如直生胚珠、3 细胞型花粉等相对进化 的性状。该研究完善了甜荞二型花生殖发育的形态细胞学资料的同时,为理解石竹目中物种 间的亲缘关系提供了胚胎学证据。

  • 基于卫星遥感的祁连山及甘肃中部地区云宏观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2007—2010年CloudSat和CALIPSO卫星遥感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MDC)提供的地面降水资料(1996—2016年),对祁连山区、甘肃中部及石羊河流域的不同云类型宏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域总云分数的季节变化较一致,较大值出现在春夏季,均超过70%。总云分数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南坡,与降水量高值区分布一致。积状云云分数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积状云降水频率高于层状云。云层以单层云为主,云厚度均超过2.0 km,春季甘肃中部的单层云厚度最大达3.0 km;2层云夹层比3层云的夹层厚度要厚。产生降水的云中积状云和单层云的发生频率较高。各区域云频率随高度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层状云出现的高度在距地表0.5 km到12.0 km,云频率峰值均在高度6.0 km左右出现;积状云云频率随高度分布较层状云明显偏低,峰值出现在1.5 km左右高度。

  • 被子植物性系统及其可塑性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9-06-1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繁殖是生物适合度的最终表现,有性繁殖相关性状的多态性极大地促进了物种的分化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并影响着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在种群水平,被子植物的花有雌花、雄花和两性花三种性表型,三种性表型在种群中的分布和频率即定义了种群的性系统。被子植物的性系统包含了植物影响性分配和交配的相关特性,决定着雌、雄配子在种群中的频率、交配机会及交配方式,是有性繁殖的关键性状,在被子植物中表现出丰富的多态性,在种群水平有性单态和性多态两大类。性单态为被子植物的古老性状,而性多态在100多个被子植物科中独立进化产生。被子植物性系统多态性及其变化机理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与生态学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种群水平的性多态为对象,总结了被子植物性系统的类型、表达的遗传基础、分布频率,以及遗传因子、非生物环境及交配环境对性系统表达和性分配的影响,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 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期秦川牛能量代谢规律与需要量。选择30头体况良好、体重[(336.33±18.28) kg]相近的生长期秦川牛公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6头牛,分别饲喂按我国《肉牛饲养标准》(NY/T 815-2004)提供的预期平均日增重900 g/d所需净能的85.0%(Ⅰ组)、92.5%(Ⅱ组)、100.0%(Ⅲ组)、107.5%(Ⅳ组)、115.0%(Ⅴ组)配制的5种试验饲粮。采用饲养试验和消化代谢试验测定秦川牛生长性能及能量代谢指标,并建立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预测模型。预试期10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Ⅲ组秦川牛平均日增重为880.15 g/d,较预期的结果略低;Ⅳ组平均日增重达到最大值(1 160.10 g/d),能量利用效率最高;总能消化率、总能代谢率和消化能代谢率平均值分别为(76.44±3.23)%、(66.75±3.16)%、(87.31±0.54)%;秦川牛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DER=0.778W0.75+37.05ADG;MER=0.668W0.75+33.49ADG[DER为消化能需要量(MJ/d),MER为代谢能需要量(MJ/d),W0.75为单位代谢体重(kg),ADG为平均日增重(kg/d)]。综合得出,生长期秦川牛的维持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0.778、0.668 MJ/(kg W0.75),每千克增重的消化能和代谢能需要量分别为37.05、33.49 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