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林佳
  • 新环境下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7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在迅速变化的信息技术与教育环境中,如何因时而变、因馆而宜、不断创新,开展适合高校发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是每个高校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全面剖析典型图书馆的实践和思路,有利于其他图书馆借鉴或反思。[方法/过程]系统梳理新环境下清华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创新举措,包括4个方面: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运用新技术改革教育模式;立足高校发展定位与需求,融入学校学术生态;研究信息素养教育新理念,加强科学规划与实施;契合用户群体需求特征,利用新媒体提升传播效果。[结果/结论]清华实践经验可以概括为:以新理念为指导,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开拓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实践,全方位嵌入学校人才培养流程,有效融入学校学术生态,力争紧跟大学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步伐,与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同步,但各馆的具体实施路径应因校而宜、因馆而宜。

  •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CC)能减轻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程度,改善其预后,但不同患者的CCC形成差异显著。影响CCC形成的因素尚不完全清楚,但炎症和一些炎症标志物的增加与CCC存在相关性。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是新报道的炎症指标,多项研究表明其在反映心血管炎症方面优于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目前CAR水平与CCC形成的相关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CAR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CCC形成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35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Rentrop分级法评定CCC级别,将患者分为CCC形成不良组(Rentrop分级0~1级,n=52)和CCC形成良好组(Rentrop分级2~3级,n=83)。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CRP、ALB及CAR对CCC形成不良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指标预测CCC形成不良的AUC。结果 共纳入135例UAP患者,其中男87例,女48例,平均年龄(65.57.1)岁。CCC形成不良组患者糖尿病、吸烟比例、CRP、CAR高于CCC形成良好组,ALB低于CCC形成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CCC形成不良组与CCC形成良好组间临床资料P<0.2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吸烟、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RP、ALB、CAR是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R、糖尿病是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CRP、ALB、CAR预测CCC形成不良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RP、ALB、CAR预测CCC形成不良的AUC分别为0.771〔95%CI(0.691,0.851)〕、0.745〔95%CI(0.663,0.827)〕、0.813〔95%CI(0.739,0.886)〕;CRP、ALB、CAR预测CCC形成不良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AR预测CCC形成不良的AUC高于CRP(Z=3.869,P<0.001)、ALB(Z=3.044,P=0.002),CRP预测CCC形成不良的AUC高于ALB(Z=2.000,P=0.046)。结论 CAR、糖尿病是UAP患者CCC形成不良的影响因素,CAR升高可预测CCC形成不良,其预测价值高于CRP和ALB。

  • 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及其动态性增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面孔作为一种高级的视觉刺激,在人际交往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面孔吸引力更是影响着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交决策,如择偶、交友、求职、社会交换等。长久以来,研究者们从面孔特征、社会信息和观察者因素等角度不断探索着人们对静态面孔吸引力的感知,且多从进化角度加以解释。但是,人们如何表征面孔吸引力以及其动态性增强机制仍未可知。本项目通过两个研究,分别从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以及面孔动态性通过影响整体加工、影响对整体信息和特征信息的注意、以及影响社会信息来增强吸引力,从这两个角度尝试回答这一问题。在研究1中,本项目从整体加工的角度探索了面孔吸引力的认知表征。研究1.1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探索高空间频率(更多局部特征)和低空间频率(更多整体特征)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旨在从空间频率探讨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研究1.2通过操纵面孔对称性和面孔常态性探索面孔常态性在面孔对称性和面孔吸引力间的中介作用,探讨面孔吸引力的常态构型表征。研究1.3引入“三庭五眼”这一中国传统面孔审美理论,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研究“三庭五眼” 构型是否符合中国人对高吸引力中国面孔的表征,以此探讨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研究1.4通过评分任务和适应范式考察局部面孔遮挡是否促进整体面孔吸引力,以及这种促进作用是否由于人们通过局部特征“脑补”出了完整面孔。研究2从整体加工、注意和生命力的角度探讨面孔吸引力的动态性增强机制。研究2.1使用合成效应范式测量动态面孔吸引力的整体加工,探索动静态面孔的吸引力差异是否源于其整体加工程度的不同。研究2.2使用注意分散范式,并结合眼动技术,探讨人们对动静态面孔的注视模式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否能解释动态面孔吸引力的增强。研究2.3结合问卷法、实验法和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生命力这一社会因素对动静态面孔吸引力的影响。本项目探讨了面孔吸引力的认知表征以及其动态性增强机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人们对面孔吸引力的认知加工以及人类欣赏美这一高级智能。同时,本项目的结果对于日常人际交往和面孔吸引力相关算法的优化等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 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及其动态性增强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1-13

    摘要: 面孔吸引力在重要社交决策(如,择偶、求职、社会交换等)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有关面孔吸引力的研究多从进化角度来解释静态面孔的各种特征对面孔吸引力的影响,而较少关注静态面孔吸引力的认知表征。近年来对动态面孔吸引力的研究成为前沿热点,发现动态可以提高面孔吸引力,然而其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将采用行为实验,结合眼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探讨面孔吸引力的整体表征;并从整体加工、注意、生命力的角度来探讨动态增强面孔吸引力的机制。本研究将深化对面孔吸引力的理解、对人类欣赏美的高级智能的认识。此外,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在日常人际交互、人工智能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