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刘爱玲
  • 基于医疗服务半径的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配置及优化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4-0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中国传统医学纳入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编码,基层中医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推动中西医融合和优质医疗资源全民覆盖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布局和服务能力不均衡,导致城市乡镇地区普遍存在医疗资源供需错位问题。目的 了解我国乡镇中医药服务开展状况,科学评价基层中医药诊疗的覆盖范围和服务可及性,为优化基层中医药服务空间资源配置提供新思路并据此提出优化策略。方法 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和点状地理空间数据,引入医疗服务半径概念来计算步行模式下不同层级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诊疗范围。采用空间核密度指数、空间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揭示中医类医疗服务供需能力的空间公平性。基于以上结果提出中医类医疗资源布局优化类型及措施。结果 截至2022年增城区共计医疗机构699家,其中带有病床的中医类医疗机构18家,不同乡镇、街道的中医类医疗机构床位分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中滩镇床位数/千人口为14.31张,在所有街道中排在第一位。永宁街道床位数/千人口排在末位,仅为0.89张。增城区中医类医疗机构呈现出明显的双中心格局,中新镇中部、派潭镇北部和石滩镇西南部居民的中医药服务可获得性较弱。不同乡镇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能力差别较大,中医类医疗机构空间分布同城镇居民的整体空间聚集程度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不同乡镇间的中医药服务半径存在差异。结论 中医药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传统医学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应当采取更为科学的策略将中医药服务同城市发展和居民需求紧密结合,积极采取增加设施点、资源转移和下沉相结合、跨区域的中医药信息化联合诊疗的差异化策略,逐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覆盖和中西医并重的战略。

  •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1-1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随着疾病谱的转变和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中医在疾病预防、保健、康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推动开展中医治未病服务,大力发扬中医药在人民健康维护和促进上独特作用,而目前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教育情况尚不明确。目的 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知晓情况、信任度及采用行为情况,探讨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48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结合地理位置(广州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经济等因素选择广州市4个行政区域12个街道的652位社区居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对中医治未病知晓情况、获取中医治未病知识的途径、对中医治未病的信任度、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对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652位社区居民中,67.79%(442/652)了解中医治未病,77.91%(508/652)信任中医治未病服务,69.63%(454/652)的社区居民曾接受过中医传统理疗,仅有6.59%(43/652)的社区居民过去一年接受中医治未病的服务次数超过4次。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广州市社区居民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年龄(2=9.218)、户口性质(2=19.356)、婚姻状况(2=2.490)、职业(2=17.889)、医疗保险付费方式(2=13.51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口性质(非农业、农业转居民、非农业转居民)是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服务信任度的影响因素(OR=2.646、5.593、10.502)。结论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总体认知程度(67.79%)及信任度(77.91%)相对较高,但实际服务的接受次数不足,存在知、信、行分离现象。非农业转居民户口的社区居民信任度较高,农业户口的信任度较低。应在开展中医治未病理念普及和服务工作中,充分利用居民偏好的形式,并针对特定群体加大宣传力度,以促进社区居民培养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习惯。

  • 神经递质在恐惧记忆去稳定和再巩固中的作用

    分类: 心理学 >> 医学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2

    摘要: 记忆存储在神经细胞间突触连接的强度变化之中,而神经递质在调节神经元突触可塑性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表达特定类型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可以形成特定的神经递质系统,主要有胆碱能、多巴胺能、去甲肾上腺素能、5-羟色胺能和谷氨酸能系统等。多种类型记忆的去稳定(destabilization)过程的研究揭示,乙酰胆碱在包含新异性信息的记忆提取所引发记忆去稳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高强度恐惧记忆之所以会抵抗记忆去稳定和再巩固,是因为在这类恐惧记忆编码过程中,去甲肾上腺素-蓝斑系统的激活导致的。其他的重要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谷氨酸、-氨基丁酸和血清素等,也都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对记忆可塑性产生影响。神经递质在恐惧记忆去稳定和再巩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种作用通常都不是独立产生的,而是交互作用、相互调节的,包括多巴胺-胆碱能交互、5-羟色胺-谷氨酸交互等。分子层面的神经递质的研究可以给恐惧记忆再巩固干预的研究提供很好的思路启示,未来应基于记忆去稳定的分子机制和神经递质的作用,继续探索恐惧记忆去稳定的关键因素和方法,以更好地改进基于记忆再巩固干预的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

  • ICD-11纳入传统医学编码对疾病负担测算的影响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7-2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基于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ICD)编码的疾病负担测算在全球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该类研究多基于西医疾病编码。随着中医药国际化程度的提高,ICD-11中纳入传统医学编码,有利于促进中医疾病诊断的完善,利于计算患病率、生存率、服药情况、救治水平,可进一步评价中医病种的疾病负担情况,促进临床诊疗决策及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进一步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但是,ICD-11中传统医学编码不完善,和西医疾病编码、我国中医国家标准之间的映射不足对中医疾病负担测算带来新的挑战。本文立足于疾病负担测算的编码体系,分析了当前中医疾病负担测算研究中的不足、ICD-11纳入传统医学编码后对中医疾病负担测算的影响,并对ICD-11中传统医学编码和西医疾病编码、我国新国家标准进行了初步比较,为未来中医疾病负担的测算编码的完善提供参考。提出未来可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中医标准化术语和ICD-11传统医学编码、ICD-11传统医学编码和西医疾病编码之间的映射,从而促进中医疾病负担的研究。

  • 1990—2019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疾病负担趋势和死亡预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7-2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我国食管癌疾病负担较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烟草对食管癌的发病有较大的不利影响。目的 了解 19902019 年我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情况和疾病负担趋势,为公共卫生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本研究使用 GBD 2019 数据,提取其中中国 19902019 年由烟草引起的食管癌死亡的分年龄段、性别的数据。采用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早死寿命损失年(YLLs)、伤残寿命损失年(YLDs)指标评估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疾病负担情况。应用 Joinpoint 回归软件和年龄 - 时期 - 队列模型方法分析疾病负担趋势和死亡率随年龄、时期和队列的时间变化趋势,最后运用贝叶斯 - 时期 - 队列分析(BAPC)对 20202030 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19902019 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所导致的死亡人数由 7.64 万例上升为 12.39 万例,增长了 62.17%,标化死亡率由 9.30/10 万逐年下降至 6.20/10 万,下降了 33.33%;DALYs 由 197.25 万人年上升至 282.26 万人年,增长了 43.10%,DALYs 率由 220.50/10 万下降至 134.47/10 万,下降了39.02%。从性别上看,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疾病负担主要由男性造成,2019 年因为烟草所致的食管癌导致男性的死亡人数为 11.77 万人,标化死亡率为 12.82/10 万,女性的死亡人数为 0.62 万人,标化死亡率为 0.63/10 万。2019 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人数在 >69~74 岁年龄组达到顶峰,而 DALYs 在 >64~69 岁年龄组达到顶峰,分别是 2.30 万例和 51.03 万例。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增加,尤其是 50 岁以后增长迅速。Joinpoint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9 年中国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死亡率的 AAPC 值为 -1.4〔95%CI(-1.6,-1.2)〕,其中女性为 -3.3〔95%CI(-3.6,-2.9)〕,男性为 -1.3〔95%CI(-1.4,-1.1)〕;DALYs 率的 AAPC 为 -1.7〔95%CI(-1.9,-1.5)〕,其中女性为 -3.7〔95%CI(-4.0,-3.4)〕,男性为 -1.5〔95%CI(-1.7,-1.3)〕。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率年龄 - 时期 - 队列模型分析显示净偏移值为负值,为 -1.690%〔95%CI(-2.024%,-1.354%)〕。预计在 20202030 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较稳定,下降幅度不大,其中男性的死亡率从 2020 的 12.64/10 万下降至 2030的 12.63/10 万,女性的死亡率从 2020 年的 0.6/10 万下降至 2030 的 0.46/10 万。结论 19902019 年中国居民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所导致的死亡率、DALYs 先增长后下降,从性别上看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疾病负担主要由男性造成,从年龄上看主要是中老年人造成,应对该人群给予足够的重视。预计20202030年归因于烟草的食管癌的死亡人数和死亡率较稳定,轻微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