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李蒙
  • 用于逆运动学 (3He, t) 电荷交换反应实验的探测系统的设计与模拟优化

    分类: 物理学 >> 核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28

    摘要: 中能区电荷交换反应可以从自旋-同位旋激发的角度研究原子核复杂结构。利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放射性束流线,利用逆运动学方法进行电荷交换反应实验,可以将研究的对象核素拓展至丰中子核乃至不稳定核。基于此,设计了用于电荷交换反应实验的探测器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了3He气体靶、TPC和CsI(Tl) 阵列,其中TPC和CsI(Tl) 阵列构成ΔE-E系统。利用Geant4、Garfield++等模拟软件,优化了TPC的工作条件,确定了实验研究的运动学区间和探测器的基本设计,考察了探测系统的粒子鉴别能力。基于模拟优化,搭建了探测系统。

  • 山樱花品种间花色差异的代谢组学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2-10-2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山樱花是世界著名的观花类植物,花色是其最重要的观赏特征。为探究影响山樱花品 种间花色差异的代谢通路及关键代谢产物变化,该文利用 LC-MS/MS 技术对白色、绿色和 粉色的山樱花品种进行花青素靶向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共检测到 42 种花青 素物质,主要包含矮牵牛素、飞燕草素、黄酮类化合物、锦葵色素、芍药花素、矢车菊素、 天竺葵素和原花青素 8 种物质。(2)差异代谢花青素 25 种,11 种下调,14 种上调,其中 有 7 种花青素在粉色花瓣中显著富集。(3)KEGG 通路注释发现差异代谢物在花青素生物 合成通路中显著富集;结合聚类结果发现矮牵牛素-3-O-葡萄糖苷是山樱花品种间花色差异 产生的关键代谢物。该文用代谢组学揭示了山樱花花色差异的代谢机理,为后续山樱花花色 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新品种花色改良和选育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分类: 护理学 >> 护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6

    摘要: 糖尿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疾病特点和并发症发生会增加跌倒发生的风险,因此应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风险管理,提高跌倒风险意识。本文简要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总结预防跌倒的措施,旨在为临床制定和实施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预防干预提供参考。

  • 中国花楸属单叶类群叶脉序特征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1-11-04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中国花楸属单叶类群(24 种)包含落萼组与冠萼组,亦有学者将其分为两个属(白花楸属和水榆属)或合并成为一个属(白花楸属)。由于其花序和果实的高度相似性,长期以来分类地位具有争议,而叶脉序特征在花楸属单叶类群中的分类作用尚不明确。因此,该研究以国产花楸属落萼组的􀀁13 个物种和冠萼组的􀀁7 个物种作为研究对象,以清净法制作标本对叶脉序特征进行观测研究,辅助部分叶形态特征进行主成分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单叶花楸在叶脉构架上存在一些共性:脉型都为羽状脉、网眼发育情况中等、间二级脉频度在每个粗二级脉间区少于一条;(2)不同物种的粗二级脉构架及对数、有无细二级脉、粗二级脉与主脉夹角的大小、二级脉间三级脉结构、盲脉分支情况、锯齿类型、叶片大小等性状存在一定差异;(3)冠萼组和落萼组组间的脉序特征存在较大的相似性,如粗二级脉构架、叶片大小、盲脉分支情况等多个脉序特征组间存在交叉,基于脉序特征的系统聚类结果不支持冠萼组和落萼组的划分。综上结果可知,叶脉序特征虽然无法作为冠萼组和落萼组的分组依据,但可以为部分单叶花楸的分类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