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瑞
  • 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对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4-06-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目前,血流储备分数(FFR)值是评估冠状动脉血流的功能和生理学“金标准”指标,与之相比,CT衍生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处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在区分病变特异性缺血方面,都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和鉴别能力。目的 评价CT-FFR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1年6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因稳定性胸痛行CCTA检查的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2(0,25)个月。按照随访期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研究对象分为MACE组(55例)和非MACE组(61例)。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CT-FFR值之间差异性;再分别根据狭窄程度及CT-FFR中位数将患者分类,比较不同分类患者MACE总发生率和随访6个月MACE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绘制狭窄程度、CT-FFR及二者结合后对冠状动脉梗阻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的ROC曲线,并依据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指标的预测性能。结果 116例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中位数为70%(60%,80%),中位CT-FFR为0.79(0.74,0.85)。MACE组患者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高于非MACE组(Z=-4.41,P0.8患者(χ2=30.025,P0.8患者,狭窄程度70%~90%+CT-FFR≤0.8的患者随访时间<3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其他分类(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与CT-FFR呈负相关(r=-0.4878,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OR=3.085,95%CI=1.147~8.298,P=0.026)、CT-FFR≤0.8(OR=6.527,95%CI=2.560~16.641,P<0.001)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联合CT-FFR预测患者发生MACE的价值更高(AUC=0.812,95%CI=0.731~0.892,P<0.001)。结论  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70%~90%、CT-FFR≤0.8可能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与狭窄程度相比,CT-FFR对预测冠状动脉阻塞性稳定性胸痛患者发生MACE具有增益价值,狭窄程度与CT-FFR结合后的预测性能更佳。

  •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血清肝脏转氨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2-1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代谢综合征(MS)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多数研究关注 MS 及其组分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相关性,但 ALT、AST 与 MS 之间是否存在剂量 - 反应关系还需进一步探索。目的 探讨老年人 ALT、AST 与 MS 患病风险的关系,为 MS 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 2022 年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 18 个省辖市共 162 个乡镇(街道) 60 岁的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对其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测。利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及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 ALT、AST 与 MS 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 112605 名研究对象,其中 MS 患病率为 18.6%(20 935/112 605),ALT 异常率为 5.4%(6 132/112 605),AST 异常率为 6.8%(7 661/112 605)。MS 者 ALT 水平高于非 MS 者,AST 水平低于非 MS 者(P0.05);AST 与 MS 患病风险均呈非线性剂量 - 反应关系(P 总趋势 <0.001,P 非线性 <0.001),曲线近似呈U形。结论 ALT、AST 可作为 MS 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尤其是 ALT 水平的升高。

  • 骨科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范围综述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4-10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骨科围手术期老年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衰弱在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越来越常见且日益引起关注,术前尽早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态,早期进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骨科住院老年患者使用的衰弱评估工具进行范围综述,为骨科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CINAHL、PsycINFO、Scopus、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共 7 种数据库,检索时间为 2006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文献的基本特征(发表时间、国家、基本信息、研究工具和结局指标)及涉及到的衰弱评估工具基本特点(名称、研究国家、研究类型、量表维度、量表条目、评估截点值、评估时间等内容)。结果 共检索出 1 733 篇文献,最终纳入25 项研究共 12 种衰弱评估工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评估工具种类繁多,不同的研究使用了不同的衰弱评估工具,Fried's 衰弱表型标准(FP)和衰弱指数(FI)是常用的两种衰弱评估工具,运用准确有效的工具进行衰弱的筛查对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和改善术后预后至关重要,患者自我报告埃德蒙顿衰弱量表(REFS)、简易衰弱问卷(FRAIL)、PRISMA-7 问卷和 Groningen 衰弱指标量表(GFI)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测量仪器设备,测量人员也不需要经过培训即可完成评估,因此可能是评估骨科老年人衰弱实用简便的工具,相关衰弱筛查工具在骨科住院老年患者人群中的测量性能仍有待进一步验证。结论 对骨科住院老年患者选择衰弱评估工具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特征和临床环境资源状况、工具的性能等因素,但目前仍缺乏衰弱评估的金标准,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对现有的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或研制开发适合我国骨科住院老年患者的衰弱评估工具。

  • 骨科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范围综述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01-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衰弱在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中越来越常见且日益引起关注,术前尽早评估老年人的衰弱状态,早期进行干预,意义重大。目的 对骨科住院老年患者使用的衰弱评估工具进行范围综述,为骨科住院老年患者衰弱评估工具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各中英文数据库,提取文献中衰弱评估工具信息(名称、研究国家、研究类型、量表维度、条目数、评估截点值、以及评估时间等信息)。结果 共检索出1733篇文献,最终纳入25项研究共12种衰弱评估工具。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评估工具种类繁多,运用准确有效的工具进行衰弱的筛查对加强术前风险分层和改善术后预后至关重要。结论 对住院骨科老年患者来说,进行评估工具的选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特征和临床环境资源状况、工具的性能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衰弱评估工具,目前仍缺乏衰弱评估金标准,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对现有的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或研制开发适合我国骨科住院老年患者的衰弱评估工具。

  • 1966—2018年河西走廊春季寒潮频次 及影响因子分析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20-11-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甘肃河西走廊15个国家基准基本站点提供的1966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春季(3~5月)逐日最低气温值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Spline空间插值法和Mann-Kendall趋势和突变检验法,探讨了河西走廊地区1966—2018年春季(3~5月)寒潮频次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表明:(1)1966—2018年河西走廊地区春季(3~5月)单站寒潮频次总体呈现下降趋势〔-0.098次·(10 a)-1〕,其中1980—2010年寒潮频次呈显著下降趋势,2010年之后下降趋势变缓,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区域寒潮53 a来频次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0.015次·(10 a)-1〕。(2)近53 a河西走廊地区春季三个月中,单站寒潮总量4月>3月>5月,其中4月、5月寒潮频次下降不明显,3月频次下降显著。(3)空间上,大致以北大河和黑河干流为界,两河中间区域春季寒潮频次低,而北大河以北和黑河干流以东区域则是寒潮高值区,走廊外围地区寒潮频次较高,且大多呈显著下降趋势,寒潮频次与气温距平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内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4)河西地区春季寒潮频次受气候变暖、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寒潮频次变化趋势存在地区差异。研究可提高对甘肃河西走廊寒潮演化过程的认知,为河西走廊气候变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食糜特性的评价指标和测定方法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24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食糜特性不但影响饲料消化率,对动物的肠道健康也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食糜特性的评价指标和测定方法,并对其中的方法进行了分析,为食糜特性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太阳高分辨观测图像与全日面像的高精度配准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仪器与技术 提交时间: 2018-06-21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在太阳观测研究中,高分辨图像与全日面像的配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旋转、缩放和平移,因此很难高精度地进行匹配。提出一种结合局部统计信息和控制点匹配的图像配准方法,核心思想为将视场等间隔划分为大量重叠的局部区域,通过相关匹配在全日面像上寻找对应的局部区域,然后计算每一对局部区域间的亚像元偏移,根据偏移量确定每一对特征点的坐标位置,据此作为点匹配中的特征控制点;最后根据控制点建立仿射变换的转换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求解整个视场的转换参数,根据解出的参数重新对图像进行迭代,得到收敛后的结果并进行配准。通过对高分辨观测图像和全日面SDO/HMI连续谱图像进行配准,拟合结果的偏差在0.25” 以内。

  • 基于直方图规定化的太阳图像增强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8-05-2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太阳图像中包含了各种不同尺度、不同结构以及不同亮度的活动现象,它们都是实测太阳物理的研究目标。这些活动现象经常会使图像显示的跨度过大,导致图像暗弱细节结构被隐藏。对于地基望远镜,由于地球大气对观测数据的影响,也造成图像整体对比度下降。这些都不利于人们直观地从图像中发现感兴趣的太阳活动现象或结构特征。针对这些问题,运用直方图规定化的方法对实测太阳物理中常遇到的几类观测目标图像(太阳极紫外像,太阳光球黑子像,色球活动区像以及色球日珥像)进行处理,通过瑞利分布、双高斯分布以及三重瑞利混合分布等直方图形式实现对这几类图像的显示对比度增强。通过对空间望远镜SDO的极紫外太阳像和1m新真空太阳望远镜(New Vacuum Solar Telescope, NVST)的色球和光球像的处理展示了该方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各类太阳活动现象的显示度,便于人们在研究初期发现感兴趣的活动现象。

  • 太阳高分辨观测图像与全日面像的高精度配准方法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09-26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在太阳观测研究中,高分辨图像与全日面像的配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但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旋转、缩放和平移,因此很难高精度地进行匹配。提出一种结合局部统计信息和控制点匹配的图像配准方法,核心思想为将视场等间隔划分为大量重叠的局部区域,通过相关匹配在全日面像上寻找对应的局部区域,然后计算每一对局部区域间的亚像元偏移,根据偏移量确定每一对特征点的坐标位置,据此作为点匹配中的特征控制点;最后根据控制点建立仿射变换的转换方程,采用最小二乘求解整个视场的转换参数,根据解出的参数重新对图像进行迭代,得到收敛后的结果并进行配准。通过对高分辨观测图像和全日面SDO/HMI连续谱图像进行配准,拟合结果的偏差在0.25” 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