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的转型及其分析

    分类: 数字出版 >> 新媒体 提交时间: 2023-10-08 合作期刊: 《中国传媒科技》

    摘要: 随着媒体大环境的改变,传统媒体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结合我国当前媒体环境来看,媒体行业的发展与科技、经济、人文、素养等多种社会因素有关,社会的进步推动着媒体行业的发展,人们在各种领域内提升水平的同时对媒体信息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在要求媒体具备信息传播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及时性、实效性、互动性等多种要求,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为传统广播电视带来了极大地冲击与挑战,传统媒体想要提高生存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明确时代趋势,牢牢把握时代的机遇,从而实现稳定发展的目标。

  • 基于方差最大化旋转变换的K近邻故障诊断策略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5-24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为了提高FD-KNN针对潜隐变量在非线性和多模态过程中的故障检测能力,提出一种基于方差最大化旋转变换的K近邻故障检测与诊断策略。首先,通过方差最大化方法建立旋转变换将原始数据变换到新的正交空间;接下来在该正交空间中执行FD-KNN方法进行故障检测;最后,结合贡献图方法给出基于贡献图的故障诊断策略。通过一个非线性模拟实例,证明方法对潜隐变量故障诊断是有效的;同时,在典型非线性工业过程田纳西过程进行测试,与PCA、FD-KNN和PC-KNN等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白藜芦醇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近年来,白藜芦醇因具有多种有益生物学功能,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生产已见报道。本文综述了白藜芦醇的抗氧化、抗炎症、抗肥胖功能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旨在为白藜芦醇在畜禽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

  • 肉桂醛对奶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肉桂醛(CA)对奶牛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选用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2、3组分别在饲粮中添加0、12、18和24 g/(d·头)肉桂醛。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4.22%、17.62%、10.49%。2)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0.80%、12.15%、6.48%;试验1、2组的乳脂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各试验组乳体细胞数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各试验组氮总排泄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2、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9.76%、14.13%、7.39%。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尿中嘌呤衍生物排出量、产奶量、乳成分含量以及氮总排泄量等指标,肉桂醛的适宜添加量为18 g/(d·头)。

  • 青藏高原中部色林错湖泊沉积物色度反映末次冰盛期以来区域古气候演化

    分类: 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色林错湖位于青藏高原内部,是西藏第一大咸水内陆湖。研究区剖面选自色林错第三湖泊阶地,利用常用气候替代指标色度,结合粒度、碳酸盐含量[CaCO3(%)]、矿物分析和全有机质(TOC)等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采用14C测年方法对剖面进行准确的年代划分,初步探讨了末次冰盛期以来色林错湖泊沉积物色度增强机制的差异性。研究表明: a*、b*与中粗粒砂、磁化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亮度L*与CaCO3(%)具较好相关性;因而沉积物色度变化可反应区域古气候变化。同时对湖泊沉积物矿物分析发现,影响色度变化的制色矿物主要是针铁矿,且以还原环境为主。红度a*高值与亮度L*低值对应气候暖湿气候环境,沉积物粒度较粗,碳酸盐含量低,有机质含量高,磁化率较高值;反之,红度a*低值,L*高值,粒度较细,碳酸盐含量高,有机质含量低,磁化率低值,对应干冷气候。在17.4~15.5 cal ka BP阶段,对应干冷的气候特点;在15.5~10.4 cal ka BP阶段,对应温暖湿润的气候;在10.4~5.2 cal ka BP阶段,整体属于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其中,在9.7~9.4 cal ka BP和8.75~8.5 cal ka BP为两个重要的冷事件,属于干湿的气候特点;在5.2~1.2 cal ka BP阶段,反映了干冷的气候特征;在4.3~4.0 cal ka BP,3.3~3.0 cal ka BP和2.4~1.75 cal ka BP,反映了干旱温暖的气候特点;在1.2 cal ka BP以后,色林错湖湖水迅速下降。

  • 北美鹅掌楸LtuFPPS1 基因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0-08-03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arnesyl diphosphate synthase, FPPS)是植物萜类物质合成前体法尼基焦磷酸(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的关键合成酶。为探究北美鹅掌楸(Liriodendrontulipifera)萜类合成途径的分子机制,该研究利用北美鹅掌楸转录组数据,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 RACE 技术克隆得到 LtuFPPS1 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1)LtuFPPS1 基因全长 1 460 bp,开放阅读框(ORF)长 1 056 bp,编码 351 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为 40 589.45 D,等电点为 5.19,不稳定系数为 43.50,归类为不稳定蛋白;LtuFPPS1 基因所编码的蛋白不含信号肽,定位于线粒体,是一种不稳定亲水性蛋白,具有类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合酶的特征结构域,α-螺旋为其氨基酸序列的主要二级结构。(2)进化树和同源序列分析表明,北美鹅掌楸 LtuFPPS1 蛋白与乐昌含笑(Michelia chapensis)的 FPPS蛋白的亲缘关系更近。(3)组织表达分析结果发现,LtuFPPS1 基因在北美鹅掌楸的雌蕊中的表达量最高,其高低顺序为雌蕊 > 花芽 > 茎 > 雄蕊 > 萼片 > 叶片 > 花瓣 > 根,据此推测萜类代谢物在花器官中的合成相对较多。综上所述,LtuFPPS1 基因为萜类合成酶基因,可以为从分子生物学层面探究北美鹅掌楸萜类物质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 过瘤胃蛋氨酸和肉桂醛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肉桂醛(CA)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水平组合的RPMet和CA,其中RPMet设3个水平,分别为20(L)、25(M)、30(H) g/(d·头);CA设3个水平,分别为15(L)、18(M)、21(H) g/(d·头),共组成9个不同水平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除LH组外,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5.12%(P<0.05)、7.43%(P<0.05),以HL组最低。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添加RPMet和CA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降低奶牛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上述指标,最佳组合为RPMet 30 g/(d·头)、CA 15 g/(d·头)。

  • 过瘤胃蛋氨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产量、产奶性能和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23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产量、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和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添加0、15、25和35 g/(d·头) RPMet。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瘤胃MCP的产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10%、20.45%、16.23%。2)试验组产奶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8.12%、13.32%、10.32%;RPMet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乳体细胞数(P<0.05或P<0.01),以试验2组最低。3)在氮总排出量方面,各试验组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1组、2组、3组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8.55%、17.49%、13.25%。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RPMet可以显著提高奶牛瘤胃MCP产量,减少氮排泄,提高奶牛生产性能,综合各项试验指标,RPMet的最适添加量为25 g/(d·头)。

  • 过瘤胃蛋氨酸和肉桂醛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过瘤胃蛋氨酸(RPMet)和肉桂醛(CA)组合添加对奶牛产奶性能及氮排泄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奶量、乳成分及泌乳期[(90±15) 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40头分为10组,每组4头。对照(C)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补饲不同水平组合的RPMet和CA,其中RPMet设3个水平,分别为20(L)、25(M)、30(H) g/(d·头);CA设3个水平,分别为15(L)、18(M)、21(H) g/(d·头),共组成9个不同水平组合,分别为LL、ML、HL、LM、MM、HM、LH、MH、HH(第1个字母为RPMet添加水平,第2个字母为CA添加水平)。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除LH组外,各试验组产奶量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C组(P0.05)、5.12%(P<0.05)、7.43%(P<0.05),以HL组最低。结果提示,在泌乳奶牛饲粮中添加RPMet和CA可以提高奶牛产奶性能、降低奶牛氮排泄量;综合考虑上述指标,最佳组合为RPMet 30 g/(d·头)、CA 15 g/(d·头)。

  • 不同氧化程度猪油有效能值的测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7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氧化程度猪油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值,为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6.38±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8头,按照有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过氧化值(POV)为0.44 mmol/kg的新鲜猪油的试验饲粮(F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29.64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1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55.79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2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FL组猪油相比,OL1和OL2组猪油的DE值分别降低了4.62%(P>0.05)和9.45%(P0.05)和9.63%(P0.05)和7.91%(P0.05)和8.12%(P<0.05)。由此得出,猪油氧化后会降低其DE和ME值,并降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且氧化程度越高,上述指标降幅越大。

  • 不同氧化程度猪油有效能值的测定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1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试验旨在通过测定不同氧化程度猪油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值,为其在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36.38±1.03)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8头,按照有重复的4×4拉丁方设计,饲喂4种饲粮,分别为基础饲粮、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过氧化值(POV)为0.44 mmol/kg的新鲜猪油的试验饲粮(FL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29.64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1组)以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 POV为55.79 mmol/kg的氧化猪油的试验饲粮(OL2组)。试验共分为4期,每期10 d,其中预试期5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与FL组猪油相比,OL1和OL2组猪油的DE值分别降低了4.62%(P>0.05)和9.45%(P0.05)和9.63%(P0.05)和7.91%(P0.05)和8.12%(P<0.05)。由此得出,猪油氧化后会降低其DE和ME值,并降低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和表观代谢率,且氧化程度越高,上述指标降幅越大。

  • Mn含量对Fe-Mn-Si-Cr-Ni 合金记忆效应的影响机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19 合作期刊: 《金属学报》

    摘要: 采用OM, EBSD, XRD, TEM和SQUID研究了3 种不同Mn含量的固溶态Fe-(14~21)Mn-5.5Si-8.5Cr-5Ni 合金在马氏体转变开始温度Ms以上10 K (Ms+10 K)变形前后的形状记忆效应和微观组织. 结果表明, 固溶态Fe-(14~21)Mn-5.5Si-8.5Cr-5Ni 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随Mn含量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 一方面, 奥氏体屈服强度与应力诱发e 马氏体临界应力的差值随着Mn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即提高Mn含量增强了奥氏体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另一方面, Mn含量的提高减小了应力诱发e 马氏体的宽度, 抑制了a' 马氏体的引入, 从而提高了应力诱发e 马氏体的可逆性.

  • 不同孔隙涂层局部腐蚀行为的电化学噪声特征分析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12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利用电化学噪声技术分别监测含有不同孔隙的涂层在3.5% 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通过电化学噪声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以及形貌特征,对电极的腐蚀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电化学噪声时域谱可以预测局部腐蚀的发生,定性的说明腐蚀发生的类型;电流标准偏差σI、噪声电阻Rn和电流白噪声水平W,能定量的表征腐蚀发展的剧烈程度,当腐蚀发生时,σI、W趋于增大,Rn趋于减小。

  • 奎屯河流域春季融雪期SCS-CN模型参数取值方法

    分类: 生物学 >> 生态学 提交时间: 2017-07-12 合作期刊: 《生态学报》

    摘要: 水资源是保障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因素。以新疆奎屯河流域为例,通过修正SCS模型土壤持水量及初损率参数计算方法,寻找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山区典型流域春季融雪期径流模拟模型,为流域掌握水资源量及生态用水提供决策依据。与以往研究不同之处在于:首先,引入度-日模型修正降水量参数,以满足流域降雨-融雪混合补给径流特征。其次,利用多期MODIS数据驱动的TS/VI特征空间理论结合土壤水分吸收平衡原理计算土壤持水量参数(S);再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初损率(λ)取值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参数算法改进后的SCS模型,参数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和相对误差系数分别为0.92和0.64,0.7%和-1.5%。结果表明:1)参数算法改进后SCS模型能实现奎屯河流域春季融雪期日径流模拟。2)利用遥感大尺度地表信息参数化技术反演SCS模型参数,实现了遥感数据为SCS模型提供大尺度空间数据的同时,间接实现了模型参数由点状数据向面状数据转化的可能;3)初损率(λ)多组取值法可有效提高干旱半干旱地区大尺度流域径流模拟精度。

  • 丙泊酚及手术创伤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手术创伤对发育期大鼠神经发育和认知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104 只13 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丙泊酚组、手术组、丙泊酚+手术组。对照组腹腔注射7.5 mL/kg生理盐水后行假手术,丙泊酚组腹腔注射75 mg/kg丙泊酚,手术组行局麻下剖腹探查术,丙泊酚+手术组腹腔注射丙泊酚75 mg/kg+局麻剖腹探查术。术后各组随机分为两个亚组。其中一个亚组术后1 d 检测幼鼠海马TNF-α的浓度,脑组织caspase-3、c-fos 的表达。另一亚组饲养至60 d 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认知功能后检测大鼠海马TNF-α的浓度以及脑组织caspase-3、c-fos的表达。结果在13日龄幼鼠中,手术组TNF-α浓度、caspase-3、c-fos的表达较其他3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0日龄大鼠中,Morris水迷宫实验、TNF-α浓度、caspase-3、c-fos的表达,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麻下手术创伤可导致幼年大鼠海马炎症反应加重,细胞凋亡增加,但该损伤不会持续至大鼠成年。而单次丙泊酚全麻对幼年大鼠大脑神经元发育无明显影响,且丙泊酚可缓解手术创伤所造成的幼鼠中枢炎症反应。

  •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稳定敲除4.1R基因的RAW264.7细胞株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6-1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稳定敲除4.1R基因的RAW264.7巨噬细胞株,为研究4.1R在巨噬细胞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CRISPR/Cas9 靶向原理设计并合成3 个特异性识别4.1R 基因的向导RNA(sgRNA),构建sgRNAlentiCRISPRv2 重组质粒并转入293T细胞中制备sgRNA-Cas9慢病毒,慢病毒侵染RAW264.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阳性细胞并稀释至单克隆,Western blotting印记检测单克隆细胞中蛋白4.1R的表达,测序确认单克隆细胞中突变位点。结果Western blotting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株单克隆细胞中蛋白4.1R的表达完全缺失;测序结果表明该细胞株中4.1R基因发生了 19bp的缺失突变;并且4.1R基因敲除后,RAW264.7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结论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的干扰了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中4.1R的表达,为研究4.1R在巨噬细胞中的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

  •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稳定敲除4.1R基因的RAW264.7细胞株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8-01-25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利用CRISPR/Cas9系统构建稳定敲除4.1R基因的RAW264.7巨噬细胞株,为研究4.1R在巨噬细胞中的功能奠定基 础。方法 根据 CRISPR/Cas9 靶向原理设计并合成 3 个特异性识别 4.1R 基因的向导 RNA(sgRNA),构建 sgRNAlentiCRISPRv2重组质粒并转入293T细胞中制备sgRNA-Cas9慢病毒,慢病毒侵染RAW264.7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阳性细胞 并稀释至单克隆,Western blotting印记检测单克隆细胞中蛋白4.1R的表达,测序确认单克隆细胞中突变位点。结果 Western blotting印迹检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1株单克隆细胞中蛋白4.1R的表达完全缺失;测序结果表明该细胞株中4.1R基因发生了 19bp的缺失突变;并且4.1R基因敲除后,RAW264.7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结论 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的干 扰了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中4.1R的表达,为研究4.1R在巨噬细胞中的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

  • 连续多次应用丙泊酚复合维生素C对小鼠麻醉效应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6 d给予丙泊酚或丙泊酚配伍维生素C对小鼠的麻醉效果。方法 取40只昆明鼠随机分为丙泊酚80 mg/kg组(P80组)、丙泊酚70 mg/kg+维生素C50 mg/kg组(P70+Vc50组)、丙泊酚55 mg/kg+维生素C100 mg/kg组(P55+Vc100组)、丙泊酚50 mg/kg+维生素C200 mg/kg组(P50+Vc200组),共 4组,各组小鼠10只,以腹腔注射给药的方式,在同一时间点连续6 d给药,观察并记录小鼠麻醉诱导时间以及维持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同天的丙泊酚组(P80)相比,给药的第1、2、3天的P55+Vc100组、P50+Vc200组麻醉维持时间缩短(P<0.05)。与同一组第1天麻醉维持时间相比,各组小鼠其余5 d麻醉维持时间均缩短(P<0.01);与同一组第2天麻醉维持时间相比,第3天P50+Vc200组麻醉维持时间缩短(P<0.01),各组小鼠第4、5、6天麻醉维持时间均缩短(P<0.01)。各组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发生率由第1~6天逐渐下降,且各组趋势接近一致。结论 维生素C与丙泊酚配伍,可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前提下一定程度减少丙泊酚使用剂量,同时可减少丙泊酚耐受的发生,对于减少丙泊酚麻醉剂量相关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 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0-10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乳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绝对含量的影响。根据奶牛乳房结构,试验组利用通乳针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悬液经乳头管注射入奶牛乳房内,建立诱导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乳腺炎模型,对照组灌注磷酸盐缓冲液,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乳中的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表明:乳中共检出34种脂肪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对感染乳区脂肪酸合成产生直接影响。按不饱和度和碳链长度划分的6大类脂肪酸中,试验组在感染后11 h与感染前24 h相比,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有相同变化趋势,但除短链脂肪酸外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感染后23 h试验组6大类脂肪酸的绝对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型乳腺炎影响了奶牛脂肪酸的合成过程,降低了脂肪酸各组分的绝对含量。

  • 加快构建西北地区生态保护新格局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文章在深刻认识构建西北地区生态保护格局的重大意义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西北地区生态保护的成效以及面临的新问题、新趋势,研究提出了“两域(流域)—六区(核心生态功能区)—多点(关键生态点位)”三位一体的生态保护总体空间布局,并从围绕六大核心生态功能区实施保护修复重点任务,开展绿色低碳循环产业体系建设、生态系统质量整体提升、生态保护机制改革创新三大重点行动的角度,系统论述了构建西北地区生态保护新格局的关键路径,以期为我国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多西北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