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视觉工作记忆离线态表征的生成机制

    分类: 心理学 >> 认知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06

    摘要: 视觉工作记忆在人类理解动态变化的视界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工作记忆状态模型,视觉工作记忆表征可以被存储在在线态或离线态,并可依据任务需求在这两种存储态之间灵活切换。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离线态记忆表征如何由在线态表征转换生成。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检验两种可能的转换加工假设:巩固假设和衰减假设。研究通过采用序列呈现提取范式来有效引导记忆表征分别被存储在两个不同的表征状态中,并在此基础上对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刺激间隔时间和呈现时间进行调控。结果显示,当与状态转换过程相关的时间不足时,会导致记忆表征状态的转换过程与新刺激的在线加工过程叠加,从而发生资源竞争。这一结果符合记忆表征状态转换的巩固假设,即工作记忆的离线态表征通过记忆项目的在线态表征巩固进入离线态而形成。

  • 基于链路预测的协同药物组合推荐研究:面向疾病并发症诊疗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药物组合相比单一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存在多种优势,但药物数量的快速增长为药物组合筛选和推荐带来挑战,因此设计有效的预测方法为药物研发人员推荐更易产生协同作用的药物组合从而提高筛选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面向疾病并发症诊疗需求,基于链路预测构建协同药物组合推荐模型,首先利用SAO语义挖掘识别医学文献中的并发症信息,在此基础上利用医学数据库构建"疾病-药物-靶点"异质网络,并引入链路预测方法对网络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的相似性评估,预测哪些药物组合更可能产生协同作用,进而依据预测结果针对某个疾病或某对并发症进行药物组合推荐。[结果/结论] 肠道疾病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协同药物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实用性。

  • 菊叶香藜转录组数据库中 FPPS 基因的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类: 农、林、牧、渔 >> 植物保护学 提交时间: 2018-07-18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菊叶香藜精油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富含倍半萜类化合物,其生物合成分支点的关键 酶为法尼基焦磷酸合酶(FPPS)。为了深入了解菊叶香藜法尼基焦磷酸合酶基因,本研究对菊 叶香藜转录组数据库进行挖掘,获取了两条 FPPS 基因序列(DsFPPS1 和 DsFPPS2),并对 DsFPPS1 和 DsFPPS2 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DsFPPS1 和 DsFPPS2 基因分别包含 1029 bp 和 969 bp 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 342 个 (DsFPPS1)和 322 个(DsFPPS2)氨基酸。DsFPPS1 和 DsFPPS2 位于线粒体内,未发现信号肽 和跨膜结构,DsFPPS1 为稳定蛋白,DsFPPS2 为不稳定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 DsFPPS1 和 DsFPPS2 序列相似性为 60.53%,均含有 5 个保守结构域和 2 个天冬氨酸富集区域。 DsFPPS1和DsFPPS2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构成,三级结构为由8个α-螺旋形成的α-螺旋束, 但 DsFPPS2 的三级结构中缺少一个α-螺旋 A。系统进化树中 DsFPPS1 与藜科植物聚为一枝, 与藜科植物遗传距离较近,而 DsFPPS2 单独聚为一枝。本研究通过对菊叶香藜转录组数据 库中 FPPS 基因的挖掘与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菊叶香藜 FPPS 的功能研究及其倍半萜类化合 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线粒体自噬影响巨噬细胞极化在脓毒症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3-11-23

    摘要: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发病机制复杂,可触发连锁的免疫反应,且暂无特效药物。目前,脓毒症的治疗多采用抗生素、血流动力学管理、机械通气等西医支持治疗,但随着免疫连锁反应的出现,患者对继发感染的易感性显著增加,极易发展为脓毒症休克,预后较差。国际共识提出,在脓毒症确诊后的48小时内启动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动态监测可有效减缓脓毒症进程。大量研究指出,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可通过调控极化与细胞因子的激活比例,在多种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线粒体自噬作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在炎症信号传导的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在炎症风暴期,促进线粒体自噬可减轻脓毒症不受控制的感染和过度炎症;另一方面,在免疫抑制期,抑制线粒体自噬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清除细菌并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注意的是,中医作为祖国传统医学,其“治未病”的思想传承与现行脓毒症专家共识中“预防与阻断”的理念不谋而合。中药单体、复方及针灸等中医药治疗手段,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固本、通里攻下的治法入手,双向调节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P62等的水平,动态平衡巨噬细胞M1与M2的比例,达到预防、扭转甚至截断脓毒症病情进展的效果,为脓毒症提供了一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新思路。

  • 纳米化对Fe-20Cr合金在[Cl-]=0.1mol/L硼酸缓冲溶液中Cl-吸附行为的影响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31 合作期刊: 《材料研究学报》

    摘要: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第一性原理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纳米化对Fe20Cr合金在Cl-浓度为0.1mol/L的硼酸缓冲溶液中Cl-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Cr对Cl-吸附行为有两方面的影响:根据理论计算结果,随着界面处Cr元素含量的增加Cl-的吸附能逐步降低,易于Cl-的吸附;但是在实际环境中Cr含量的增大导致合金更易于形成Cr氧化物的钝化膜,从而阻止Cl-的吸附行为。纳米化加速了Cr元素的扩散行为,导致Cr元素在钝化膜内及钝化膜/金属界面的富集。由此可见,纳米化抑制了Cl-吸附及在钝化膜内的扩散行为,提高了钝化膜的耐蚀能力。

  • 杂交瘤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研究进展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06-25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中显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是免疫检验中的新型试剂,是生物治疗的导向武器。作为医学检验试剂,单克隆抗体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更便于质量控制,利于标准化和规范化。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小鼠腹水制备单克隆抗体,但是近几十年杂交瘤细胞体外大规模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已应用到许多方面,特别是单克隆抗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更进一步促进了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生产技术的发展。由于杂交瘤细胞的半贴壁性质,因此无论是悬浮培养还是贴壁培养,均可进行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大规模培养。本文针对应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制备单克隆抗体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中空纤维细胞培养和生物反应器细胞养方法,以及不同培养方法优化的进展。

  • 中心动脉脉压是影响大动脉僵硬度的主要因素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及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血流动力学差异;探讨哪种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及血管损害标志物更密切相关。方法从北京地区社区人群中筛选出820名高血压患者,同时入选820名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血压正常者。采用脉搏波传播速度((PWV)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一股动脉PWV和颈一挠动脉PWV;应用张力测量法测量中心动脉压和中心动脉脉搏波增强指数(ALx)。同时血浆同型半肤氨酸(HCY),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末端脑利钠肤前体((NT-proB NP)被测定。结果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血压正常人群,中心动脉收缩压和脉压显著低于相应的肪动脉收缩压和脉压,这种脉压扩增在血压正常组9.85士6.55 mmHg明显低于高血压组12.64士6.69 mmHg,但在脉压扩增比上两组未见差异。大动脉僵硬度受血压及年龄的影响,高血压组具有较高的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脉压扩增比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单因素分析见中心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与动脉僵硬度和血管损害标志物的相关性更强;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颈股动脉PWV和中心动脉AIx受中心脉压的独立影响而外周平均动脉压及脉压未进入回归方程。结论中心动脉脉压相对其它血压指标可能是中心动脉僵硬度更直接的指示器和更好的血管老化的标志,未来的临床试验中可能更多地将中心动脉压作为治疗的靶目标值。

  • 蝎虎类星体Mrk 421的宽带能谱光变特性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2-08-3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我们搜集了Mrk 421的光变宽带能谱(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SEDs)数据,共有73个态作为研究样本,使用电子能谱为稳态拐折幂律谱下的单区轻子模型进行拟合,进而研究Mrk 421在光变时喷流的物理性质。我们的主要结果如下:(1)样本中磁场B和多普勒因子之间存在显著反相关,说明B和在汤姆逊区相互依赖。(2)电子谱指数p1支持 Mrk 421光变时的激波解释或磁重联等解释。(3)同步峰值频率logsynpk和峰值光度logsynpkLsynpk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意味着Mrk 421在光变时存在反耀变体序列。(4)根据均分参数=UeUB(相对论电子能量密度与磁场能量密度的比值)有26%的态的电子能量和磁场能量接近均分,63%的态的电子能量比磁场能量大一个数量级,11%的态的电子能量远大于磁场能量,这说明Mrk 421在光变过程中更可能出现电子能量比磁场能量大一个数量级的情况,同时也意味着Mrk 421中的喷流是以粒子为主导;从Pe>PB的关系,进一步表明了Mrk 421的喷流是以粒子为主导,PB≲Pr,意味着坡印廷通量不能解释辐射功率,Pr/Pe的范围为0.01~0.51,说明相对论电子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可能用于观测到的辐射。(5)3C 279和Mrk 421的一些物理参数范围可能比较接近,但这两个源喷流内的物理过程可能是不一样的。

  • 平谱射电类星体在逆康普顿机制中软光子来源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1-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为了验证逆康普顿机制中的主导过程,以及主导过程中软光子的起源。我们通过文献收集了75个平谱射电类星体多波段的(准)同时性数据,并利用对数抛物线函数拟合了频谱能量分布,分析同步峰流量与逆康普顿峰之比和多普勒因子的关系,运用自举法计算了样本的种子因子分布用以调查软光子的起源。分析结果如下:(1)、在轻子模型框架下,整个样本与子样本log(〖U_B (νF_ν )〗_EC⁄〖U_ext (νF_ν )〗_syn )与logδ的显著相关性表明平谱射电类星体的高能辐射优先由外康普顿过程主导。(2)、对于相对低同步峰峰频的种群,观测的种子因子分布与理论上尘埃环的种子因子范围相交表明其逆康普顿过程中的软光子很可能由尘埃环主导,而对于相对高同步峰峰频的种群,观测的种子因子超过了宽线区或尘埃环种子因子的范围,因此我们还无法确定其软光子的来源。

  • 平谱射电类星体3C 279的宽带能谱光变特性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9-29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搜集了3C 279的29个态的宽带能谱(Spectral Energy Distributions,SEDs)作为样本,使用稳态拐折幂律电子能谱分布(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EED)情况下的单区、均匀轻子模型进行拟合,进而研究该源光变时外在观测与内在物理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我们的结果支持光变的激波解释(但需要斜激波)或磁重联解释。(2)外康普顿(External Compton,EC)峰的峰值光度log〖ν_EC^pk L〗_EC^pk和磁场logB之间存在一个显著的反相关关系。多普勒因子logδ和外康普顿峰的峰值光度logν_EC^pk L_EC^pk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多普勒因子的增加是外康普顿峰的峰值光度升高的原因之一。(3)同步峰值频率logν_syn^pk和峰值光度logν_syn^pk L_syn^pk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反耀变体序列不一定对所有耀变体成立。(4)参数U_e/U_B(相对论电子能量密度与磁场能量密度的比值)远离1,说明相对论电子与磁场之间均分趋势不明显,并且参数U_e/U_B中比值大于1的占86%,意味着3C 279中的喷流大多数以粒子为主导;从P_B (磁场功率)0.5表明3C 279喷流中的能量大概率也是由冷质子携带的。同时,我们发现3C 279中γ-ray耗散区位于距离黑洞中心0.1~1.8pc处,暗示着它们位于宽线区(Broad-Line Region,BLR)之外,尘埃环(Dusty Torus,DT)之内。

  • 费米耀变体峰值参量、康普顿主导、谱指数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9-09-18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使用了一个具有(准)同时性宽带能谱数据的Fermi耀变体样本,对其进行了同步和逆康普顿峰峰值参量、康普顿主导以及高能谱指数等参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以获得耀变体整体和子类相关性之间差异来源、耀变体喷流中粒子冷却的主导机制,和电子能谱形状等方面的解释。分析结果表明耀变体的整体相关性至少有部分来自于平谱射电类星体和BL Lac天体由于物理性质不同而在参数平面上具有不同分布区域这一特性贡献,因此针对两个子类的相关性分析是必需的。BL Lac天体为快冷却机制。谱指数图的结果支持对数抛物线形状的电子能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