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均”与“寡”阶段性变动下中国居民公平感的变迁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和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重复截面数据, 通过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对居民公平感的时代变化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平感在年龄上呈“J”型趋势; 从时期效应看, 2008年公平感较高, 2010~2013年在低谷徘徊, 2015年以后又开始回升; 从队列视角看, 建国前出生队列公平感偏低, 建国后初期的队列相对较高, “50”后有所下滑, 从“60”后开始公平感持续走低, 到“80”后跌入低谷, 但“90”后又开始升高。从1949年前后“寡且不均”到建国初期阶段的“寡且均”, 再到改革开放40年快速经济增长下“不寡但不均”的社会变迁过程影响了居民的公平感。

  •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及其对心理学家的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社会心理学有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虽然多数时候相对独立发展, 但两者都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变迁非常关注。社会学家从社会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 前者主要涉及城市(镇)化、社会阶层、社会流动性、家庭结构等, 后者主要涉及中国体验、社会心态、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总体上, 现有研究显示, 现代社会个体主义上升, 同时许多传统集体主义价值在日渐式微。和心理学取向的研究相比, 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具有这些特点:倾向于采用本位概念、质性研究方法, 特别关注中观群体心理, 关注政治和政策影响, 更具历史宏观视野等, 这些都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期待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有更多的合作, 共同促进对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

  • 基于大数据的文化心理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测量 提交时间: 2019-12-06

    摘要: 本文旨在回顾研究者近年来使用大数据方法分析文化价值观以及社会变迁、生态地理效应的研究。在社会变迁方面,谷歌电子图书语料库、社交媒体和文学语料库被用来展示伴随城市化以及短期内经济放缓的文化变迁;在生态地理方面,研究者基于Twitter或新浪微博文本语料库,考察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中国农村与城市地区的文化价值失调与主观幸福感,以及中国不同城市的空气污染与文化适应。此外,本文还讨论了传统研究方法和大数据分析法的结合使用,以及文化大数据分析的各种挑战和未来前景。

  • 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社会学视角的研究及其对心理学家的启示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7-03

    摘要: 社会心理学有着社会学和心理学两种取向。虽然多数时候相对独立发展,但两者都对现代化带来的社会转型和变迁进行了相当的研究。社会学家从社会或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的变化两个方面对社会转型进行了大量研究,前者涉及城市(镇)化、社会阶层变化、社会流动性变化、家庭结构变化等,后者主要涉及中国体验、社会心态、群体心理、组织心理等。和心理学取向的研究相比,社会学取向的研究具有这些特点:倾向于采用本位概念、质性研究方法,特别关注中观群体心理,关注政治和政策影响,更具历史宏观视野等,这些都是心理学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期待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家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有更多的合作,共同促进对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和中国人的理解。

  • 我国内地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变迁(2002~2019):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3-21

    摘要: 教师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关键指标,对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至关重要,同时,对其随社会变迁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监测也不可忽视。本研究对2002至2019年间的51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报告(共包括13600名教师)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研究发现:(1)教师主观幸福感均值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在逐年下降。(2)来自社会经济条件 (居民消费水平、房价、老年抚养比和教育经费)、社会联结(家庭规模数、离婚率和城镇化水平)和社会威胁(犯罪率)三方面的8项宏观社会指标的变化能显著预测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下降。(3)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年代下降的趋势更明显,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要显著低于高校教师。本研究不仅探究了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近20年的变迁趋势,而且结合社会宏观发展的指标,提出了影响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三维理论框架,对群体社会心理的研究思路进行了纵向(随时代变迁)及横向(宏观社会指标)的拉伸,拓展理论基础的同时,在实践上,为干预调节我国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提供决策依据。

  • 探索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变化: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9-01

    摘要: 近年来,社会变迁导致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变化及其相互建构已经成为文化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社会变迁研究通常涉及和变迁相关的时间效应、年代效应以及和变迁无关的年龄效应。在考察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时,常用的研究设计有跨时间比较、跨代际比较、跨地区比较(历史重构)等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传统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和现代的时间序列分析(滞后相关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由于每一种设计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可操作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如果可能,最好同时采用多种方法,以寻求基于不同方法的聚合证据。

  • 中国社会陌生人之间合作行为的变迁:基于社会困境研究的元分析(1999~2019)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7

    摘要: 陌生人间的合作行为对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义重大。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基于1999~2019年间开展的254项使用社会困境范式研究我国陌生人间合作行为的数据(共302个合作率,29249名被试,平均年龄:18~28岁),探讨了中国社会中合作行为的变迁及一些社会发展指标在其中的解释作用,并比较中美两国的合作行为变迁趋势。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合作行为水平随时间而上升,一些社会发展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市化率、高等教育水平、互联网普及率等)可能是其上升的社会变迁基础。中美两国合作行为表现出相似的上升趋势,但中国的在更短时间内有更大上升幅度。研究结果对提振民众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 春秋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挖掘与演变分析——以《左传》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4-01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 在人文计算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左传》进行聚类计算,为春秋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主题挖掘等定量分析提供参考,同时对典籍文本多维度重组和分析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方法/过程] 采用文本聚类方法对《左传》进行多维度的定量分析,打破《左传》线性的编年体记载顺序,先运用词匹配算法从《左传》特征词语料中得到各个诸侯国语料,再将LDA主题模型先后用于处理《左传》特征词语料和选取的诸侯国语料,最后结合时间信息进行主题强度计算。[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主题-词分布可以挖掘出春秋时期社会和诸侯国各方面的发展内容,通过主题强度变化曲线可以总结出春秋时期社会和各诸侯国的各方面发展态势。通过LDA主题聚类方法最终展现出了春秋时期整个社会以及不同诸侯国在战争、政治及外交等的发展变迁。

  • 心安国安心治国治——把握时代心理脉搏提升国家凝聚力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16-11-26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把握社会大变迁背景下中国人的心理变化特点,增强国家认同,打牢提升国家凝聚力的心理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团结与稳定以及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简要论述国家凝聚力及其核心成分国家认同的含义,以及国家认同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然后扼要介绍了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带来的中国人的主要心理变化;最后,展望如何立足于中国人当下主要心理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增强国家认同,提升国家凝聚力

  • 性别刻板印象的变与不变?来自内容、方法与影响的证据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17

    摘要: 性别刻板印象作为一种社会认知,是人们对男性和女性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普遍信念。在社会变迁的宏大背景下,研究者通过传统方法(过去-现在-未来评价范式、横断序列设计、横断历史元分析)和新近技术(词嵌入)探讨了性别刻板印象变迁。虽然有少许研究声称性别刻板印象未随时间发生变化,但大部分研究基于社会角色理论,都支持性别刻板印象已随时间发生变迁。变迁模式主要表现为:认为女性在男性化特征(如能动性)上不断增长,而男性在女性化特征上(如共生性)可能有所增长。这些变迁对缩小经济上的性别差异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可能会给家庭和健康带来消极后果。未来研究应在多学科交叉、多方法融合的基础上,以细化方式、网络视角去考察性别刻板印象变迁,尤其要重视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对该主题的探究。

  • 二战之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基于社会性格的分析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10-09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 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 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 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 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 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 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 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 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 二战之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基于社会性格的分析

    分类: 心理学 >> 心理学史 提交时间: 2023-06-02

    摘要: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 我国大中学生道德推脱水平的变迁及宏观成因(专栏)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道德推脱是指个体脱离道德自我调节的认知倾向, 它往往是在为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寻找借口。以往研究 主要在个体水平上考察道德推脱的成因和后果, 很少关注它的历史变迁趋势及其宏观成因。本研究对以 Bandura 和 Caprara 等人的道德推脱量表为工具的已有研究进行两项横断历史元分析, 分别考查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道德 推脱水平的变迁趋势及其与反映社会个体化水平和正义水平的宏观因素的关系。研究 1 发现, 在 2010 至 2021 年 间, 我国中学生道德推脱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研究 2 发现, 在 2008 至 2020 年间, 我国大学生道德推脱水平也 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两项研究中, 社会个体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离婚率与结婚率之比)和社会正义水 平(现行有效立法量)的上升趋势均能显著负向预测我国大中学生道德推脱水平的下降趋势。综上, 近 10 年来我国 大中学生道德推脱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社会个体化水平(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责任)和社会正义 水平(对行为更多的外部约束)上升有关。

  • 我国大中学生道德推脱水平的变迁及宏观成因(专栏)

    提交时间: 2023-03-16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道德推脱是指个体脱离道德自我调节的认知倾向, 它往往是在为不道德行为的发生寻找借口。以往研究 主要在个体水平上考察道德推脱的成因和后果, 很少关注它的历史变迁趋势及其宏观成因。本研究对以 Bandura 和 Caprara 等人的道德推脱量表为工具的已有研究进行两项横断历史元分析, 分别考查中学生和大学生群体道德 推脱水平的变迁趋势及其与反映社会个体化水平和正义水平的宏观因素的关系。研究 1 发现, 在 2010 至 2021 年 间, 我国中学生道德推脱水平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研究 2 发现, 在 2008 至 2020 年间, 我国大学生道德推脱水平也 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两项研究中, 社会个体化水平(市场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和离婚率与结婚率之比)和社会正义水 平(现行有效立法量)的上升趋势均能显著负向预测我国大中学生道德推脱水平的下降趋势。综上, 近 10 年来我国 大中学生道德推脱水平呈逐年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社会个体化水平(强调个体对自身行为的自主责任)和社会正义 水平(对行为更多的外部约束)上升有关。

  • 我国内地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变迁(2002~2019):横断历史研究的视角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7 合作期刊: 《心理学报》

    摘要: 教师主观幸福感作为衡量教师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一项关键指标, 对其现状的调查和分析至关重要, 同时, 对其随社会变迁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监测也不可忽视。本研究对2002至2019年间的51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量教师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报告(共包括13600名教师)进行横断历史的元分析。研究发现:(1)教师主观幸福感均值与年代呈显著负相关, 这说明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在逐年下降。(2)来自社会经济条件(居民消费水平、房价、老年抚养比和教育经费)、社会联结(家庭规模数、离婚率和城镇化水平)和社会威胁(犯罪率)三方面的8项宏观社会指标的变化能显著预测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下降。(3)中小学教师的主观幸福感随年代下降的趋势更明显, 其主观幸福感得分要显著低于高校教师。本研究不仅探究了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近20年的变迁趋势, 而且结合社会宏观发展的指标, 提出了影响我国教师主观幸福感的三维理论框架, 对群体社会心理的研究思路进行了纵向(随时代变迁)及横向(宏观社会指标)的拉伸, 拓展理论基础的同时, 在实践上, 为干预调节我国教师群体主观幸福感提供决策依据。

  • 中国内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时代变迁:1999~2020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 历时系统和宏观系统可能对个体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间接证据表明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趋势不明朗, 且相关研究缺乏从社会宏观视角的切入。基于此局限, 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1999到2020年间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I)的215篇文献进行分析(N = 103876)。结果发现:(1)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 其中时间价值感保持稳定, 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呈下降趋势; (2)来自社会经济因素(GDP、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就业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和网络因素(互联网普及率、网民每周互联网使用时长)的7项社会指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下降; (3)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高校所在地上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时代变迁提供了证据支持, 从社会宏观因素的视角扩宽了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机制模型。

  • 中国内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时代变迁: 1999— 2020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03

    摘要: 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历时系统和宏观系统可能对个体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间接证据表明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发展趋势不明朗,且相关研究缺乏从社会宏观视角的切入。基于此局限,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的方法对1999到2020年间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I)的215篇文献进行分析(N= 103876)。结果发现:(1)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水平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其中时间价值感保持稳定,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呈下降趋势;(2)来自社会经济因素(GDP、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化率)、就业因素(城镇登记失业率、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和网络因素(互联网普及率、网民每周互联网使用时长)的7项社会指标能显著预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下降;(3)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高校所在地上的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为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时代变迁提供了证据支持,从社会宏观因素的视角扩宽了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机制模型。

  • 心理学视野下的研究:研究设计与分析方法

    分类: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心理科学进展》

    摘要: 近年来, 社会变迁导致的文化、心理与行为变化及其相互建构已经成为心理学的研究热点。社会变迁研究通常涉及和变迁相关的时间效应、时代效应以及和变迁无关的年龄效应。在考察变迁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时, 常用的研究设计有跨时间比较、跨代际比较、跨地区比较(历史重构)等方法;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传统的相关和回归分析和现代的时间序列分析(比如交叉滞后相关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由于每一种设计都有其优点和不足, 在具体研究中, 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问题和可操作性选择合适的方法; 如果可能, 最好同时采用多种方法, 以寻求基于不同方法的聚合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