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您选择的条件: 魏戌
  • 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证据图谱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中医学与中药学 提交时间: 2024-05-17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 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 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 纳入的 126 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 2003—2023 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 13 篇为中等质量、64 篇为低质量、49 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 18 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 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

  • 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11-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开展好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对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既往的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常套用笼统的评价方法,造成指标不适用、维度单一等问题,不利于科学、全面地反映成果的多元价值。因此,新时期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亟需建立分类、多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目的 遵循我国新时期科技评价要求,针对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建立体现中医药规律、突出中医药优势的科学、分类、可靠、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本研究开始于2022年11月,完成于2023年5月。基于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分析,结合专题小组讨论,初步形成指标框架;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点;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结果 最终确定的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门槛指标10条,一级指标4条,二级指标17条,评价要点17条。经检验,两轮德尔菲法实施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和0.93,各级指标Kendall'sW一致性检验双侧检验显著性P均<0.05,表明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高,专家意见一致性强,咨询结果可靠。结论 本研究围绕中医药临床研究类科技成果评价,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可靠、易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涵盖范围广,权重区分度高,具有一定中医特色,有利于在全面考虑成果多元价值的同时凸显核心优势。同时,配套建设的评价要点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可能为相关评价活动提供潜在参考。

  • 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实践指南:2022 年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指南解读

    分类: 物理学 >> 普通物理:统计和量子力学,量子信息等 提交时间: 2023-07-04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之一。为提高 LSS 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美国疼痛与神经科学学会(ASPN)在 2022 年发布了新版的 LSS 微创治疗实践指南。指南中共纳入 7 项 LSS 治疗方法经皮影像引导下腰椎减压(PILD)、棘突间撑开器(ISP)、棘突间融合(ISF)、鞘内药物输送系统(IDDS)、脊髓电刺激(SCS)、硬膜外类固醇注射(ESI)和开放式减压。本文在该指南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的实际情况,对 LSS 微创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思考和讨论,旨在为临床医生和进一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医工结合的中医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疗效机制研究思路与前景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5-2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目前骨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也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优势病种。中医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段,但现阶段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的仍不够深入,阻碍了手法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化推广。医工结合是近年来相关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医药现代化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全新研究思路,有助于实现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现代化,促进中医手法的国际化推广。本文将从中医手法研究中机械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神经工程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的应用现状为思路,梳理近年来医工结合研究模式下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现代化研究,为后续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 老年人群共病问题现状挑战与应对策略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22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共病是老年人群较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总结梳理老年人群共病领域研究现状,分析探讨相应策略对于老年共病人群的临床综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共病管理研究实践、共病诊疗模式、共病用药策略、共病医护团队及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现状,同时提出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共病管理研究方案、推广应用老年共病评估工具、开展共病共有病因及机制研究、制定共病管理规范性指南/共识、借鉴中医学以证统病整体观念思想、融合互联网+技术与智能可穿戴设备及开展共病早期风险评估与管理等应对策略,综合展望共病领域后期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调查及其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09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探讨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相关性,为提高该人群的全生命周期生活质量提供决策参考。方法:2017年11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市朝阳区、丰台区10个社区收集居民临床信息和生物样本,并采用EQ-5D量表对受试者进行生命质量评价。依据25(OH)D水平将1066名老年受试者分为维生素D缺乏组、不足组和充足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维生素D缺乏人数为798人,占比74.86%;维生素D不足人数为240人,占比22.51%;仅2.63%受试者维生素D充足,无维生素D过量者。维生素D缺乏组与不足组中骨质疏松症患者分别有326人(40.85%)与80人(33.33%),维生素D充足组中有9人(32.14%)。骨密度方面,受试者左髋整体T值、右髋整体T值、髋部整体T值在不同维生素D含量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握力测试方面,受试者握力大小随体内维生素D含量下降而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方面,在“疼痛不适”维度和EQ-5D总效用值中维生素D充足组受试者表现最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维度各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现象不容忽视,维生素D水平高低与老年人骨密度、握力与EQ-5D总效用值呈正相关。尽早筛查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并及时补充足够摄入量对维持并提高该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重视骨质疏松症的共病研究与早期筛查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01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骨质疏松症患者常共患多种疾病,涉及内分泌、循环、呼吸、泌尿、免疫、骨骼肌肉、神经等多系统疾病,共病发生率较高,且这些共病可能会加重骨质疏松症,从而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使疾病管理更加复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对于骨质疏松症共病的研究较为缺乏,现有的研究策略在共因、共防、共治方面难以有效指导临床医生开展共病管理。鉴于此,建议引入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treatment,MDT)理念,加强骨质疏松症相关共病及其致病机制的认识,对于可能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需尽早筛查,一旦发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应积极进行防治以降低骨折风险,早筛、早诊、早治,实现OP共病共防、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