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喷喷雾-环境气体两相流场的实验研究

    分类: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8-02-01 合作期刊: 《工程热物理学报》

    摘要: 本文基于自行开发的高速双色粒子图像测试技术(High-speed two-color PIV)实现了直喷喷雾及其环境气体两相流场的同步测试,解明了某八孔直喷喷油器在不同过热度下喷雾油束与环境气体相互作用和干涉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过热度的提高,喷雾油束的膨胀及粒径的减小导致燃油油束对环境气体的动量传递增大;而环境气体的卷吸又对燃油喷雾产生了反作用力。此外在不同过热度及喷射阶段,燃油喷射惯性力与环境气体作用力间复杂的博弈关系也得到了初步的解释。

  • 基于区块链的身份认证机制的效率优化方法研究

    分类: 计算机科学 >> 计算机科学的集成理论 提交时间: 2018-06-19 合作期刊: 《计算机应用研究》

    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PKI使用区块链替代传统的CA,借助区块链的权威性和公开性,实现了认证的去中心化。目前的研究大多使用遍历区块链的方法查询身份—公钥对,从而验证某公钥是否属于通信对方,效率较低。提出了一种基于密码累加器的身份认证方式,将链上身份和公钥信息映射为累加值,实现认证功能的同时提高了身份—公钥对的验证效率,同时解决了区块链体积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轻节点存储空间不够的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基于数据对齐方法的错误相关脑电识别

    分类: 工程与技术科学 >> 生物医学工程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摘要: 缺乏训练本导致的脑电识别正确率不足是阻碍错误相关电位(ErrP)脑机接口实用化的重要难题。为提升有限训练样本条件下的ErrP识别效果,本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对齐策略的迁移判别子空间分析(TDSA)算法。该算法提取源受试者与目标受试者脑电样本中体现类间差异信息的共有判别子空间,通过子空间中的时域对齐策略,成功强化了受试者之间的共有特征。研究使用2个公开数据集,对比6种不同数据对齐迁移学习策略。结果表明,小样本条件下TDSA算法在数据集1中的平衡正确率相较次优的基于欧式对齐方法提高6.07%,相较不使用迁移学习方法提高7.88%。TDSA算法仅需60~100个目标受试者数据样本训练,即可接近传统分类策略使用210~350个样本进行训练的分类水平,为实现ErrP数据对齐提供了新思路。

  • 喀斯特高原峡谷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分析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12-19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阐明喀斯特高原峡谷区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探讨功能性状与根区土壤养分之间的相关性,有助于揭示植物适应特定生境的生存策略。该研究对喀斯特石漠化高原峡谷地区优势种的叶片功能J陛状进行了分析,调查了17种植物的叶片厚度、叶面积、叶片鲜重、叶片干重\叶干物质含量、比叶面积、叶组织密度等7项能反映植物生存策略且易于测量的叶片功能性状,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探究叶片功能性状与土壤4种养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该区不同优势种叶片功能性状差异明显,叶片厚度为0.180.78 mm,叶片鲜重为0.076.51 g,叶片干重为0.043.19 g,叶面积为3.07325.64cmzcm,叶干物质含量为318.61573.22 mg"g 1,比叶面积为60.98236.90 cm2"g',叶组织密度为0.02210.03 6 g"cW 3; (2)与其他地区的对比研究显示,该区植物通过较小的比叶面积与较大的叶干物质含量来减少水分散失、增加养分储存,以适应高温、缺水少土的环境;(3)叶片功能性状之间存在广泛的相关关系,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片厚度对鲜重、干重均表现为促进效应,比叶面积与叶干物质含量及叶组织密度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抑制效应;(4)叶片功能性状随土壤养分的变化产生规律性变化。土壤全氮、全钾和有机碳对叶片功能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尤以土壤有机碳的影响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植被恢复及重建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为翅荚香槐、清香木、批把等;施用有机肥能够提高花椒、金银花等经济林树种的适应能力。上述研究结果深化了对喀斯特高原峡谷区植被的认识,对退化植被的恢复及重建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美洲大蠊内生菌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活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生物工程 提交时间: 2018-11-08 合作期刊: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摘要: 摘要【目的】对美洲大蠊内生粘质沙雷氏菌几丁质酶ChiA基因进行克隆、可溶性表达及功能验证。【方法】PCR扩增ChiA基因,TA亚克隆,构建重组表达载体ChiA/pET21b,生物信息学分析和低温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Blot鉴定,打孔法对几丁质酶活性检测。【结果】PCR成功扩增了ChiA基因序列,该序列与Gen Bank上的S.marcescens ChiA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该序列编码571个氨基酸,并能够在原核系统中稳定表达。可溶性表达分析显示:通过低温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的目的蛋白;活性试验发现:含目的蛋白的表达产物可分解几丁质,且活性强于美洲大蠊内生粘质沙雷氏菌。【结论】从美洲大蠊内生粘质沙雷氏菌基因组中成功克隆了几丁质酶ChiA基因,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具有较强活性的可溶性几丁质酶ChiA,为其应用奠定了基础。

  • 1例特殊类型的MODY-X的临床报告及基因检测分析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目的 报道1个疑似成年发病型青年糖尿病(Maturity-onset Diabetes of the Young,MODY)家系的临床特征及基因检测结果。方法 分析2018年09月10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例有家族史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全外显子组测序(Whole-exome Sequencing,WES)分析结果,并对该患者家系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及Sanger测序变异验证。结果 先证者为21岁男性,出现糖尿病表现2年余后,因糖尿病性酮症急诊入院,实验室检查示胰岛素抵抗型(2型)糖尿病。分析了该家系4代17名成员的病史,父系成员有7名明确的糖尿病患者。WES鉴定先证者同时有杂合性IRS2 c.1586delC移码变异和杂合性PPARG c.147T>G错义变异,均为首次发现的新变异,且可能与糖代谢异常遗传病有关,同时排除了其他可能致病的相关基因变异;在其余11名家庭成员中验证了2个变异,与临床表型均无严格的共分离;其中6名IRS2 c.1586delC阳性者,5名确诊为糖尿病(83%,5/6)。结论 目前发现以糖尿病为特征的单基因病家系常有不完全外显和/或表现度差异的现象,导致同一家系中变异与表型并非共分离的现象,这可能是致病性变异与个体其他基因多态性差异、环境因素及生活习惯差别等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案例鉴定了新的IRS2致病性变异,其基因功能、已报道疾病、变异的致病性以及患者表型均表明,IRS2是1个MODY的候选致病基因。

  • 老年卧床患者使用两种减压床垫骶尾部的压力和温度变化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10-28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老年人因皮肤干燥、松弛缺乏弹性,皮肤耐受性下降等衰老特征,更容易受到压力影响而发生压力性损伤,适宜的减压床垫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关键。目的 监测老年卧床患者平卧于两种减压床垫期间,骶尾部皮肤压力与温度变化,实现比较两种床垫的减压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符合参研条件的住院老年卧床男性患者共45例,分成两组。A组使用凝胶减压床垫(23例);B组使用充气减压床垫(22例),每2h翻身一次,连续使用7d。每日固定3个时间点监测患者平卧位期间骶尾部最大压力值和局部皮肤温度,3个时间点分别为平卧位的开始及1h、2h后的时间点。使用床边压力图监测系统,测量骶尾部的最大压力值,同时使用手提式测温仪测量局部皮肤温度。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比较两种床垫对老年卧床患者骶尾部的皮肤压力及温度变化,以判断其减压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使用减压床垫1h后的骶尾部最大压力值相对基线,分别增加了1.29±1.25mmHg和7.38±1.28mmHg (p<0.01);使用2h后,分别增加了4.51±1.28mmHg和14.96±1.31mmHg(p<0.001)。平卧位时骶尾部压力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而增加,但凝胶床垫组增加幅度小于充气床垫组(p<0.01)。两组患者使用减压床垫1h后的骶尾部皮肤温度相对基线,分别增加了0.07±0.04℃和0.27±0.04℃(p<0.01);使用2h后分别增加了0.18±0.06℃和0.68±0.06℃(p<0.001)。平卧位时骶尾部皮肤温度随着受压时间延长而增高,但凝胶床垫组增加幅度小于充气床垫组(p<0.01)。两组干预期间均未发生压力性损伤。结论 住院老年卧床男性患者使用两种减压床垫平卧1h、2h后的骶尾部压力、皮肤温度均有所增高,凝胶床垫的增量均小于充气床垫,也反映出凝胶床垫在控制骶尾部压力和皮肤温度的效果上优于充气床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