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现状及知识图谱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19-01-04

    摘要: 本文从科学计量学和科学知识图谱的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72个国家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论文数量、国家和地区分布、研究机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将为推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与沿线国家在图书情报领域的科技合作提供参考。

  • 我国高校智库与地方政研智库成果对比调查分析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情报学 提交时间: 2023-03-26

    摘要: [目的/意义 辨析高校智库和地方政研智库成果的异同,以期取长补短加速我国高校智库与地方政研智库协同合作,提供更高质量的智库成果,充分发挥智库的咨政启智制衡聚才强国等功能与作用,促进我国地方新型智库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方法/ 过程 以《2018 中国智库报告》评价排名为依据,分别选取系统影响力排名前10 的高校智库和地方政研智库作为调研对象,采用网站调查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并比较分析高校智库与地方政研智库成果的异同。 结果/ 结论 调研分析发现,我国高校智库与地方政研智库成果的类型与获取方式、成果转化、成果传播与影响均存在差异,今后需要不断推进两类智库协调发展,生产更高质量智库成果,具体措施包括:借鉴地方政研智库经验、改革高校智库机制、激励高校智库积极参与地方治理,加速智媒融合、注重智库成果的社会化传播,创立地方新型智库联盟、提高智库成果质量与影响力。

  • “十四五”期间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人口功能优化布局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人口规模最大、经济活力最足和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十四五”期间,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面临着区域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协调、人口流动与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全球科技合作与科技博弈等诸多挑战。文章在对城市群人口布局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群人口功能布局的特征与问题,认为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必须同步提升与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人口功能;提出了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人口功能布局优化的基本方略,并针对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提出差异化、针对性的人口功能布局优化策略,以引领“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群形态向更高级、更健康的功能组织模式演化。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要点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提交时间: 2023-07-26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存在心血管病(CVD)危险因素的人群巨大,中国CVD负担持续加重。在我国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CVD仍居首位。2020年,农村、城市CVD分别占死因的48.00%和45.8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推算我国CVD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外周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2.45亿。2020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合计为2709.01亿元。CVD防治工作仍然任重道远。总的来说,我国应从已病和未病双重着手,既要做好CVD的二级预防治疗,还应进一步强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可调节危险因素的上游治疗,并注重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资源的分配和优先次序,以期更早地迎来CVD防治拐点。

  • 基于改进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NetV3 的番茄叶片病害识别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林、牧、渔业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3-02-17 合作期刊: 《智慧农业(中英文)》

    摘要: 番茄病害的及时检测可有效提升番茄的质量和产量。为实现番茄病害的实时无损伤检测,本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obileNetV3 的番茄叶片病害分类识别方法。首先选择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Mobile⁃ NetV3,在Image Net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将预训练得到的共享参数迁移到对番茄叶片病害识别的模型上并 做微调处理。采用相同的训练方法对VGG16、ResNet50和Inception-V3 三种深度卷积网络模型也进行迁移学 习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MobileNetV3的总体学习效果最好,在Mixup混合增强和focal loss损失函数下对10 类番茄病害的平均测试识别准确率达到94.68%。在迁移学习的基础上继续改进MobileNetV3模型,在卷积 层引入空洞卷积和感知机结构,采用GLU(Gated Liner Unit) 闸门机制激活函数,训练得到最佳的番茄病害 识别模型,平均测试的识别准确率98.25%,模型的数据规模43.57 MB,单张番茄病害图像的检测耗时仅 0.27 s。经十折交叉验证(10-Fold Cross-Validation),模型的鲁棒性良好。本研究可为番茄叶片病害的实时 检测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关于中国高血压流行和防治现状

    分类: 医学、药学 >> 临床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高血压患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目前中国已有2.45亿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在不断增加,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下的高血压防控工作刻不容缓。

  •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要点解读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22-07-13 合作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著,心血管疾病(CVD)患病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增高。2019年农村和城市心血管病死亡分别占总死亡的46.74%和44.26%,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CVD。推算中国CVD现患人数为3.3亿,其中脑卒中1 300万,冠心病1 139万,心力衰竭890万,肺源性心脏病500万,心房颤动487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下肢动脉疾病4 530万,高血压2.45亿。2019年中国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总费用为3 133.66亿元。CVD负担持续加重,特别是农村地区。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对疾病的认识较低、治疗的顺从性较差等原因,近几年农村地区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持续超过城市地区。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在CVD的防控方面也在不断进步,吸烟率下降,高血压控制率不断在上升,临床诊疗水平和基础研究也有大幅进步,社区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疾病后的康复工作愈发受到重视,医疗器械研发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 CAPS 系统中 iHCO卫星轨道演化分析

    分类: 天文学 >> 天文学 提交时间: 2017-10-20 合作期刊: 《天文研究与技术》

    摘要: 中国区域定位系统(Chinese Area Positioning System, CAPS)拟采用比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 GEO)高150 } 300 km的倾抖高圆轨道(inclined Highly Circular Orbit, iHCO)卫星组建导航通信星座。分析了在多种摄动力和卫星入轨偏差作用下的倾抖高圆轨道卫星的轨道演化过程。该项工作可用于倾抖高圆轨道的优化设计,为利用倾抖高圆轨道卫星组建优良的中国区域定位系统导航通信星座提供参考

  •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校图书馆嵌入式教学实践探索与思考——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机械动力学科服务为例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摘要: [目的/意义]设计基于翻转课堂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开展多门代表性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期提升嵌入式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方法/过程]设计和实践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课中-线下互动研讨、课后-线上下答疑辅导的嵌入式教学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结论]实践表明,基于翻转课堂的嵌入式教学效果良好,大多数学生喜欢翻转课堂在嵌入式教学中的应用,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具有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做到的优点,但未来学科服务团队还需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馆员教学能力提高、平台功能与技术应用强化等方面继续探索。

  • 基于供需匹配的专业图书馆学科化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研究

    分类: 图书馆学、情报学 >> 图书馆学 提交时间: 2023-07-11

    摘要: [目的/意义]针对专业图书馆学科化科学数据管理服务进行研究,对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需求侧和供给侧进行分析,探讨面向科学数据管理的专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方法/过程]分别对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需求环境、需求主体,以及面向科学数据管理的专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趋势、服务内容进行了研讨,然后基于科学数据生命周期构建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供需匹配的蝶形服务体系,最终提出以目标为中心的专业图书馆学科化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模式模型。[结果/结论]从供需匹配视角构建了学科化科学数据管理服务体系,并引入以目标为中心理论探索科学数据管理服务模式,旨在加强科学数据管理需求侧和供给侧各方的协作,提升专业图书馆学科化科学数据管理服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实效。

  • 1980—2020 年新疆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3-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探究土地利用变化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时空演变对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区域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19802020年新疆土地利用数据,在ArcGIS和GeoDa支撑下,使用单位面积当量因子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新疆土地利用变化下ESV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802020年新疆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和未利用地,两者共占新疆总面积的91.00%。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分别增长58.89%和166.79%;水域和林地面积减少量最多,分别减少29.95%和26.62%。(2)19802020年新疆ESV总体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净减少1114.51108元(6.68%)。从空间分布来看,新疆ESV高值 区和较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山、昆仑山、天山(简称三山)和伊犁河谷地区,中等价值区和较低价值区分布在绿洲地区,低价值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和沙漠地区。(3)19802015年新疆ESV变化很小,但20152020年北、中天山地区EVS变化显著。20152020年北、中天山地区高价值区减少75.29%,被中等价值区和较低值区取代;中等价值区和较低价值区分别增长13.64%和10.78%;低价值区有向中等价值区扩散趋势。(4)从ESV的空间自相关来看,局部相关性、热点分析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高-高集聚区、热点区分布在三山地区,低-低集聚区、冷点区分布在盆地和沙漠地区。水域和林地面积的下降是引起20152020年新疆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 缓释砂硒对绿甘蓝富硒作用及生长的影响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 应用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18-09-07 合作期刊: 《广西植物》

    摘要: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过程和提高人体免疫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体缺硒会导致多种疾病。无机硒强化剂的人体吸收和利用不太理想,利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吸收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则相对安全有效。砂硒因沙子具有透气保水的特性,同时硒释放相对缓慢,能提供稳定的硒来源,是比较理想的富硒蔬果培养基质。为了探讨缓释砂硒对绿甘蓝富硒作用和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对照组(CK)、实验组(缓释砂硒(CT)、 鸡粪和砂硒 1:1 混合(CT1)、鸡粪和砂硒 1:2 混合(CT2) 和鸡粪(CT3))等 5 个处理。实验结果表明:CT、CT1 和 CT2 处理的绿甘蓝硒含量比 CK 分别增加 45%、61%和64%,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绿甘蓝硒含量和土壤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CT2 处理的效果最好,绿甘蓝的产量增加 45%,叶片厚度增加 22.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56.66%。土壤锰含量和硒含量共同解释了绿甘蓝生物量变化的 72%,而土壤锌含量解释绿甘蓝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的 66%。砂硒添加后,通过增加土壤硒含量提高绿甘蓝硒含量,砂硒和鸡粪配比更有效地提高了绿甘蓝硒含量并促进其生长。该研究结果为富硒绿甘蓝的生产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典型荒漠灌木叶片功能性状特征随降水梯度的变化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植物学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自然降水是干旱地区植被重要的水分来源,为了探明荒漠灌木叶片在降水变化的应对对策,以典型荒漠 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降水条件下叶片形态性状和化学计量指标,分析其叶片功能性状的总体特征及各个功 能性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叶片肉质化程度和含水量随自然降水量的 减少呈逐渐增大的趋势;盐爪爪(Kalidium foliatum)叶片组织密度随自然降水量的减少整体呈增大的趋势;(2)红 砂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C含量、白刺和珍珠猪毛菜(Salsola passerina)叶片N含量随自然降水量的减少整体呈 增大的趋势;珍珠猪毛菜和盐爪爪叶片N∶P均小于14,即其在生长发育中主要受氮素限制;(3)红砂、白刺和盐爪爪 叶片组织密度与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红砂、白刺的比叶面积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红砂、白刺、珍珠猪毛菜的 P含量与海拔呈负相关关系。综上所述,在干旱环境中,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的生态适应策略,其中盐爪爪通过 减小比叶面积、增加叶组织密度,白刺和珍珠猪毛菜通过增加叶片N含量,红砂通过增加叶片的肉质化程度和含水 量等来适应干旱少雨的荒漠环境;年均降水量和海拔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环境因子。

  • 自然发酵泡菜汁中植物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研究

    分类: 生物学 >> 动物学 提交时间: 2017-11-08 合作期刊: 《动物营养学报》

    摘要: 利用MRS固体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泡菜汁中分离到1株优势乳酸菌,将其命名为菌株R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并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和糖发酵试验将其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菌株R1具有很强的产酸能力,24 h内可使MRS液体培养基pH从6.14降为3.59。菌株R1的发酵上清液对痢疾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鸡肠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体外益生试验表明,菌株R1能耐受0.3%的胆盐、pH 3.0的酸度以及60 ℃、30 min的热处理,对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也有很好的耐受性。菌株R1对头孢类和青霉素类抗生素较敏感,对诺氟沙星、卡那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不敏感。

  • 方兴未艾的冰冻圈科学分支学科――冰冻圈气候学

    分类: 其他 >> 综合 提交时间: 2023-03-28 合作期刊: 《中国科学院院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气候系统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推动了冰冻圈科学和气候学的交叉融合,进而催生了冰冻圈气候学。冰冻圈的形成演化和地球气候有着密切关系。冰冻圈不仅是一定条件下气候的产物,其变化也影响到天气和气候,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冰冻圈气候学就是研究冰冻圈变化与大气圈的互馈作用及其物理机制的科学。文章从介绍冰冻圈气候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系统阐释冰冻圈气候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点。冰冻圈气候学重点研究冰冻圈在天气气候及大气环流形成与变异中的作用、冰冻圈-大气圈相互作用的过程与机理、气候系统和冰冻圈模式的发展、气候变化与冰冻圈变化的预估,以及冰冻圈气候学对经济社会的服务功能。继续深化对冰冻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过程与机理的认识,推动陆地冰冻圈、海洋冰冻圈和大气冰冻圈过程参数化方案向精细化、定量化、复杂性方向发展,特别是重点考虑冰冻圈不同分量和要素非线性作用的时空尺度,发展耦合冰冻圈过程的全球与区域气候系统模式是冰冻圈气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 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胆囊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分类: 医学、药学 >> 基础医学 提交时间: 2017-12-07 合作期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摘要: 目的 研究人胆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的培养方法及其对胆囊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CAFs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消化法及组织块法进行人胆囊癌CAFs的原代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免疫细胞化学及细胞免疫荧光进行鉴定;噻唑蓝(MTT)法检测CAFs对胆囊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CAFs对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酶消化法及组织块法均可获得人胆囊癌CAFs,以酶消化法更为简便、高效;MTT及Transwell侵袭实验证实CAFs可促进胆囊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P<0.05),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酶消化法可较为简便地获得人胆囊癌CAFs,CAFs可显著增强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表明其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景观连接度及其网络构建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 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 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 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2003 年、2009 年和2015 年研究区的植被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值变化, 并构建河岸缓冲带植被廊道网络, 以期为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结果表明, 研究区植被斑块的连接度在2003—2015 年呈增加趋势, 且随距离阈值的增大而增大; 不同距离阈值下, 斑块重要值随斑块面积增大而增大, 且随距离阈值增大的而增大; 小型斑块(0~5 hm2)重要值呈增加趋势, 中型斑块(5~10 hm2)重要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而大型斑块(>10 hm2)重要值呈降低趋势。植被廊道网络分析表明, 基于重要生态节点同时考虑沟渠和道路廊道可作为研究区植被廊道网络构建的重要参考。

  • 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景观连接度及其网络构建

    分类: 农、林、牧、渔 >> 农业基础学科 提交时间: 2017-11-09 合作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摘要: 植被作为河岸缓冲带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维持的基础, 在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 能为多种物种提供栖息地和迁移廊道。因此, 本文以黄河中下游典型河岸缓冲带植被为对象, 采用遥感解译、景观连接度指标、斑块重要性评价和廊道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分析2003 年、2009 年和2015 年研究区的植被景观连接度和斑块重要值变化, 并构建河岸缓冲带植被廊道网络, 以期为黄河中下游河岸缓冲带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支持。结果表明, 研究区植被斑块的连接度在2003—2015 年呈增加趋势, 且随距离阈值的增大而增大; 不同距离阈值下, 斑块重要值随斑块面积增大而增大, 且随距离阈值增大的而增大; 小型斑块(0~5 hm2)重要值呈增加趋势, 中型斑块(5~10 hm2)重要值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 而大型斑块(>10 hm2)重要值呈降低趋势。植被廊道网络分析表明, 基于重要生态节点同时考虑沟渠和道路廊道可作为研究区植被廊道网络构建的重要参考。